俞序第十七
仲尼之做《春秋》也,上探天端,正王公之位,万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圣。
孔子曰:“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
其为切,而至于杀君亡国,奔走不得保社稷,其所以然,是皆不明于道,不览于《春秋》也。故卫子夏言:“有国家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故或胁穷失国,掩杀于位,一朝至尔。苟能述《春秋》之法,致行其道,岂徒除祸哉!乃尧舜之德也。”
《春秋》之道,大得之则王,小得之则以霸。
霸王之道,皆本于仁。仁,天心,故次之以天心。爱人之大者,莫大于恩患而豫防之。
故次以《春秋》,缘人情,赦小过,而《传》明之曰:“君子辞也。”
大意:
孔子做《春秋》,向上探求天端,摆正王公的位置,顺从万民的意愿,起用贤才,以等待后来的圣人。
孔子说:我根据这些往事,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当大王的,认为直接讲道理没有用,不如记录往事来得深刻明了。
《春秋》非常的好,君主被杀,国家灭亡,原因就是不懂王道,不读《春秋》。卫国的子夏说:“做国君的,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就不知道身边的危险因素,不知道国家的权柄和国君的重任。不知道这些,就有可能被胁迫,走投无路,丢掉国君的大位,或者直接被杀死,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很快就发生。如果能实行《春秋》里面的办法,哪里只是免除灾祸呢,简直就和尧舜一样了。”
《春秋》之道,理解的多的人可以当王,理解的少的人可以称霸。
霸王之道,都是以仁为本。仁是天天心。爱别人,莫过于为别人思考忧患,从而预防它。
《春秋》根据人情,赦免小过错。《传》明确的说:“这是君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