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建老师让孩子写“烂作文”,我打算写“烂作业”,记录下自己的所得即可,不比较不评判不自责,不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多给自己赋能。
2.今天的阅读内容是“从感受中探索与安顿”。归纳出阿建老师说的几个阶段:
入门:以“好奇”展开对话
进阶:以“问题”为议题的对话
践行:在实践中累积经验
卡点:如何更深入地探索
蹊径:在感受中探索与安顿
……
3.听话的教养系统,发展出阶级模式世界观,激发出求生存的能量,以指责、讨好、超理智和打岔的姿态应对,内心形成“恐惧”的力量,在成长学习工作中,用“匮乏感”作为心理动力,内在信念是“我做得不够好,我拥有的不够多”,在物质及能力上,驱使我更努力更认真,得到的结论是“我不够好,不永远不够好,我必须永远感觉匮乏”,成为终身的习惯和感觉。
对话教养系统,发展出成长模式世界观,激发出成长的能量,以一致性姿态应对,形成“爱”的正向力量,在成长学习工作中,用“满足感”作为心理动力,内在信念是“我很富足,我有能力”,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有安全感和自信,充满好奇、兴奋、探索、冒险和创造。
4.思考:我要有怎样的人生?要孩子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什么样的世界观、运用什么样的能量和感受作为上进努力的动力?
我希望我今后的人生开阔、自由、宁静、喜乐、创造,即使外在的改变不大,内在的改变也是有可能的。
我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她自己,过她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们要选择成长模式,以“满足感”和“爱”作为人生驱动力,而不是恐惧感和匮乏感。
5.感受,就是要有所“感受”,而不是在思考里谈感受。这句话让我明确必须是有“体验”,有来自生活实践中的真切的身心“感受”,而不是在头脑里思考、进行、打转、完成。
6.针对孩子的感受提问,进行探索,给孩子的感受命名,疏导孩子的情绪,若只是单纯地想解决情绪抚平情绪,或者带着不恰当的施恩布惠的态度,就不是真正的同理,也未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甚至可能会让孩子反感。因此,自己的状态很重要,要觉察自己的焦虑、生气与无奈,先安顿自己的内在。
看到这段,我想起前几天,听到大宝说,我很烦躁!我想与她对话,了解她的烦躁,但其实内心是有着隐隐的期待:我要帮助她消灭这个烦躁。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谈话。如果我能在安顿自己烦躁之后带着好奇而不是带着期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7.看见夕怡芯老师布置今天的作业,写感受,我只能写出十几个常用的,就去查,在阿德勒的书《沟通的艺术》看到了一个情绪列表,按照英语a到w的顺序排列的,我看着有点乱,着手分类整理。老师分享了《心情词典》,海鸥分享了《非暴力沟通》,这两本书都有关于情绪的归类整理。
8.在群中请教:感受词汇表怎么在实践中运用和练习?打出来做成小册子,放在口袋里随时查?记得崇建老师在课上说,他给马来西亚的自闭儿的妈妈燕香,做了情绪牌卡,情绪牌卡是什么东东?
海鸥答复了我,说情绪牌卡可以自制,在生活中,可以一天拿一个感受事件,查一下感受词汇表,从中找一个自己感觉能最确切表达当时感受的词,日积月累,也就慢慢掌握更丰富、准确的感受词汇了。
9.夕怡芯老师提示:今天,崇建老师在书中对话的例子里就提到了昨天我们思考的问题: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转换。大家仔细阅读哦!顺便思考:什么时候使用这种转换方式。
我查看后回答:当对方无法无法辩识情绪或无法表达时,可以将开放性问题转换成有选项的封闭性问题。
当孩子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无法给感受命名时,就把开放性的问题:你怎么了?转换成封闭性的提问:是不安、紧张、害怕,或是其它?
当孩子无法表达自己“害怕”什么时,再用有选项的封闭性提问:怕老师凶吗?怕上课很无聊?怕写不出来?还是怕其它的呢?
10.今天阅读的内容有三个对话范例,一个是抗拒上学的幼儿的妈妈,一个是不肯进写作班的十岁小学生,一个是为养子出租家中漫画书而烦恼的妈妈,崇建都是在感受中探索,一个比一个更深刻。探索感受之后,所涌现的大量讯息,与自我成长的背景,有何关联性呢?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情绪常常被理性干预,压抑在身体里,久而久之,大脑刻意忽略它,认为情绪是不好的产物,是生存的障碍,情绪骗过头脑的认知系统,负能量始终在体内持续运作而不自知,情绪的自动化反应模式形成于我们成长的历程中,但我们却并不认识它,经常否认它。
11.崇建老师建议:自己与自己进行一场对话,进入自己的森林探险,自己成为自己的最佳旅伴。
联想到夕怡芯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你的“不舒服”里面有哪些感受?哪种感受的数量最多,不停地拥挤?哪些感受是后来加入的?还有哪些感受缩在墙角,你都没有留意?
我想用一个具体事件来探索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购买了郝宗媛老师的聆听自己的冥想课,主办方承诺:在小鹅通打卡并发朋友圈连续52天,即可全额退款。在还有三天即将到期时,我联系了小助手,问清了退款程序事宜。
昨天打卡期满,我把小鹅通打卡截图发送给小助手,并把朋友圈设置有原来的三天可见修改为半年可见,让她审核朋友圈打卡。
不料,她回馈我信息:没看见1月25.26.27这三天的晒图!我到朋友圈一查,在呀,于是截图给她看,这个时候我的心情略微有点波澜,有种轻微的不被信任的感觉,于是要向对方证明自己。
小助手第二次说,她没有看见晒图的时候,我的心中升起了强烈的愤怒感,被怀疑,不被信任,甚至让我的受害者意识跑出来,产生不信任他们的感觉:如此故意苛刻,挑刺、找茬,难道是不想退款?
于是我反复去查看,没问题呀!为什么对方的页面看不到?这时,我感觉很委屈,也很焦虑,我要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呢?我向小助手表达:晕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的页面不显示,我这边有显示的。微信朋友圈怎么会这样呢?冤死了。
我再次截了一个长图发送给她,在等待回复的过程里,我感觉到内心的烦躁,懊恼,后悔,自责:早知退款这么麻烦,就不买这个课了,凭添烦恼。转而又在安慰自己:算了,他们真不退就不计较了,也就两百块钱的事。
但是这种头脑层面的自我抚慰并不能抚平我的不安情绪,我不停地反复查看我的朋友圈,在执念里打转:她怎么就看不到呢?百思不得其解!我呼叫闺蜜帮我查看,又不停地反复查看小助手和闺蜜的反馈信息,看见没有回复,就一次次在焦躁的漩涡中起伏跌宕。小宝在吃午饭,看到她边吃边玩,简直想发火,我压抑着我的愤怒,低低地对小宝说:吃饭!小宝感受到了语态中的的杀伤力,哭了起来,说:妈妈不要生气!
十几分钟后,小助手反馈信息:看到了!同意退款!退款要等到三月份,活动结束之后。我心里感受到终于被信任、放松、高兴。
归纳:
你的“不舒服”里面有哪些感受?不被信任,愤怒,委屈,焦躁,不安,懊悔,自责
哪种感受的数量最多,不停地拥挤?不被信任,愤怒
哪些感受是后来加入的?委屈,懊恼,后悔,自责
还有哪些感受缩在墙角,你都没有留意?无奈,无助,绝望,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