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哇…”全家睡的正香,他又开始嚎啕大哭,把睡在我左边的两个多月的闺女吵醒了,“哇哇哇”…“哭声交响”开始了。大概是起床气在作祟,我的烦躁感立马上来了,在哄了几下没有效果之后,我愤怒了!一把掐着一岁半儿子的胳膊把他拽了起来,哭声更大了…我的愤怒也更大了,又接着在他穿着尿不湿的屁股上打了两巴掌,还是没有效果。干脆,把他从床上放下来,任他哭去。
这是第几次了?从出生到现在,半夜老是爱哭闹,得教训教训他,让他知道“规矩”。
经过好一会儿,老公哄的也失去了耐心,婆婆也哄不了,又回到我身边。
只见他抱着我,头埋在我身上,闷闷的继续哭着,不过声音小那么一点了。婆婆说抱抱他哄哄他睡吧,我不耐烦的躺下搂着他拍拍哄睡,原本以为他会继续哭着,但声音慢慢减小,经过10—20分钟睡着了。
冷静下来的我开始也有点怀疑是不是婆婆所说的儿子“缺什么”才这样哭的,另外也想看看怎样才能他不这么粘人,不这么依赖我。
经过一番网上搜索,我看到的是一岁多的宝宝处于这个频繁夜醒的阶段,造成原因有很多:长牙的不舒适、缺维生素D导致的缺钙、生理需求(饿了,渴了,拉屎等)、环境吵醒、身体不舒服、做梦惊醒等,显然这些都不太符合,其中一个“分离焦虑”吸引了我,原来这个阶段的宝宝会特别依赖父母,需要父母的高质量陪伴,夜醒后需要及时安抚,告诉他妈妈在。另外现在又忽然多了妹妹,可能儿子也感觉到了妈妈的爱被分走了,安全感缺乏了。
“安抚”一词也随之映入我的眼眶,好像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多出现的就是安抚宝宝。而且好多妈妈都在经历这一过程吖,大家都很烦躁,很愤怒,但是很少有打孩子的。我意识到我刚刚的错误,“打人”果然是解决问题最无能的一种做法。
评论区说的好多宝宝和儿子一样入睡难,晚上十一二点睡,早上九十点醒,半夜再哭闹一阵,有的宝宝更夸张。看着看着我得到了安慰,也找到了原因。该调整作息了,该给孩子制定规矩了,要早起早睡才行!
从前自己也懈怠,没有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才导致孩子也跟着变成这样。追根究底,还是自己的错。赶紧制定了几个闹钟,准备过规律生活。
此次事件反思:1.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和动手的习惯,不能再对小孩下手。2.白天多陪伴儿子,多带他出去玩,让他有安全感。3.自律起来,和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4.多看育儿心得,做一个合格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