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悠哉,时间一晃而过,一抬头,竟到了10月中下旬。不禁有些感叹时间过得有些快的同时,看起了年初时自己写下的随笔,对此由有了些新的感悟。
这篇随笔是有关知识体系的,什么是知识体系呢?对此我又有了新的感触。
知识体系是现存知识的框架,它是一个整体,是呈体系出现的。
零散的只能成为信息,碎片化学习,可以去学习,但是这只能称之为信息,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如果不去深入的学习,那无论你学习了多少碎片化的知识,终究是纸上谈兵。
简而言之,这些信息对于本专业的人来讲有用,但对你却无用。
知识体系有哪些?
知识体系太过的笼统,按照我现在的理解,和网上能查到的(就是大家所期望的那种),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认知体系”和“知识体系”
其中,“认知体系”又分为个人法则、爱情法则、亲友法则、社会法则、快乐法则、投资法则六大类
“知识体系”则分为两种,一种是纸质,一种是媒介
纸质的知识体系,记忆比较深刻,较为传统,类似于我们的传统教育的摘抄笔记。
媒介的知识体系,传播比较广,省时省力,相比较纸质的,印象不会那么深。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尽相同,但又有所不同。相同之处继续加强,不同之处慢慢印证,慢慢摸索。个人建议:
一、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
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你现有的其他知识是什么关系?
二、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
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你可能会想:在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我要如何建立起这样的架构?答案是:通过高质量信息渠道,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
两点建议,一是二八定律,用20%的时间去了解一个行业80%的知识。二是去优质的APP平台学习,专栏课老师的课程大多都是呈体系的,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往里面填充知识。
像我经常用的学习平台,得到、知乎、喜马拉雅等等都是不错的平台。
学习知识最好去看付费的,因为付费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三、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不断修正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能也不同。
行业大咖或者专栏老师,甚至是课本上的知识体系可能是最好的,但却不见得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书本上的东西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去运用。
更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四、在架构中填充知识
首先,把你看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记在手机里,其次,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列到某个应用,最后,定期回顾,如果是重要的知识,再记入到知识架构里,作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今天突然间想起了巴菲特的《穷查理宝典》,里面讲述的是巴菲特投资理念法则和思维方式。
这让我想到了世界是由无数条法则所构成的,人也一样,就像我上述讲到的六大法则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法则并把它给填充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行动。这个行动的过程就是“知识体系”的构建。
五、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知识向问题靠: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树状关联,问题是枝杈,答案是分支。无论分支有多少个,问题始终只有一个。我们要的是让答案开花结果,一个问题有数种答案,如果每一种答案都能做到开花结果,那我们的知识体系做的就很到位了。
六、问题向知识靠
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抛开过去的知识坐着苦想,而是回到你的知识体系,去查看哪个能帮你解决问题。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某类问题该用哪类知识解决了。
我们一生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是答案错了,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错了,亦或者是根本就不是这个问题呢?
或者说是问题的答案不在这里,我们要尝试着跳出去,站在另一个更大的视角去观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一直以来我都是在拼命的学习,以致于我忘记了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仅仅只是为了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那么无论自己学再多的知识,看再多的书本都是徒劳无益,与其埋头学习,不如抬头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