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虽然我说我要做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是你让我讲讲什么是人文主义,我却哑口无言了。百度百科是这么写的: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种理论体系,该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吴军老师对它的理解归纳为两条:一是从知识层面来讲,它是一种哲学立场,强调每一个人固有的尊严,要给每一个人发挥潜力和能动性的机会。二是人文主义者们提倡构建一个公平和进步的社会,以保障每一个平等的权利。
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人文主义的起源
早期朴素的人文主义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那一脉的思想,另一个是东方的,就是中国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人文主义要把苏格拉底和孔子这些人当作源头呢?原因很简单,在这些大思想家之前,全世界的主流哲学思想都不太关心“人”,要么以神为核心,要么以外在的自然界为核心。无论是哪一派,那些学说都认为人都不重要,甚至在很多当时的社会道德和规矩里,人是要被牺牲掉的,尤其是地位低下的人。
泰勒斯之后、苏格拉底之前,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喊出了非常有名的那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非常了不起,因为他第一次把人放在了世界中心的位置。后来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极大地发展了这个观点,并在哲学上,把自然哲学转到了对“人”的关注上。比如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人们认为他在古希腊城邦大力提倡无神论思想。再后来的亚里士多德基于理性主义和人性的伦理和思想,已经很接近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主义了。当然,古希腊哲学的流派非常多,但几乎所有的流派都认同“以人为本”。
比起古希腊那一派的人文主义,东方人文主义的源头,孔子这一派常常被人们忽视。过去一说到孔子的思想,很多人就觉得那就是统治阶层奴役百姓的统治术,像你熟悉的新文化运动,就有“砸烂孔家店”的口号。但其实孔子是人文主义的先行者。他本人的思想和后来的儒家统治术完全是两码事。孔子主张的尊重他人、理性、善良和求知等等,就有早期人文主义最鲜明的特征。而且,孔子从来不向宗教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张通过教育让人变得高尚、公正和善良。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上,孔子强调相互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学生孟子讲儒家,也落实在了世俗的人文关怀上。
遗憾的是,人文主义在随后的东西方历史演进中,逐渐被压制了。欧洲中世纪时期,中国封建专制时代,集权主义占了上风,人文主义几乎看不到了。这里既有欧洲宗教的原因,也有东方世俗的原因。当时,不仅底层老百姓不被当人看,即便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一层压一层,每一层固然有自己的特权,但同时也受到上一层的奴役。这样一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受到了极大限制。对比看今天,世界上发展得好的国家,也都是对人很尊重的国家。
再后来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了,人文主义开始复苏。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以后,东方文化逐渐被引入,这也让人们把对神的关注,重新转到了对人本身的关注上。值得指出的是,新的科学发现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回归,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世界,并和宗教保持距离,知识阶层成为人文主义的倡导者。后来马丁·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人文主义思想也逐渐融入到了宗教之中。
那么今天的人文主义又倡导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呢?
第一,崇尚理性和科学精神,强调教育对人成长的意义,支持个性解放。所以虽然很多人文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们并不主张干涉他人的宗教自由。
第二,尊重每一个人。人文主义者反对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提倡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反对一切特权。今天很多人看似反对特权,但实际上他们反对的不是特权本身,而是反对自己没有特权。一旦他们有了特权,不仅不再反对特权,可能还会为特权辩护。这就和人文主义的精神违背了。
第三,人文主义者反对“思想重于身体”的传统观念,强调大脑和身体的统一,认为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要像了解自己的想法一样。为了促进身体健康,人文主义者提倡运动,锻炼出强壮的体魄。
最后,人文主义意味着对他人的宽容。伦敦大学教育学教授约翰·怀特(John
White)讲,教育年轻人要宽容,有同情心,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一个人在追求幸福和生命意义的时候,不能随意干涉他人的权益,甚至不应该过度使用环境资源,比如大量砍伐树木,随意杀死其他动物等等。换句话讲,就是人与他人,与动植物,与环境要和谐共生。当我们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的生存权和追求幸福权力的时候,也同时需要想到,他人也具有同样的权力。但他人很可能跟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给予他人生存的空间,包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对我们来说,学习这种厉害的思想,除了让自己更理性、更智慧,也还要落实到实践层面。我们每个人能力有大有小,做的事也各不相同,但只要能践行人文主义的思想,做事推崇理性和科学,做人尊重自己同时也宽容他人,爱惜并锻炼自己的体魄,那人生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