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最佳求职分析报告解读
本次报告解读围绕58同城招聘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大学生2020年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通过解读报告,希望为中国大学生就业招聘、企业人才供需发展可以提供些许帮助。
一、最佳雇主品牌
其一,“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是企业在职业发展、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方面对潜在员工(在校大学生)做出的一种价值承诺;
其二,“雇主品牌”是一种与产品、服务品牌和企业形象品牌同等重要的企业品牌,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与大学生所预期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并支持企业文化;
其三,这种光环效应一旦形成就能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这种效应在大学生这一特定人力资源市场上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二、衡量指标
大学生群体就业可以围绕以下16个指标进行求职,雇主可以围绕以下16个指标进行公司建设。
公众影响:包括行业影响、创新影响、产品服务、企业公民四项指标,主要考察企业通过自身的商业行为与企业公民行为对外部公众施加的影响力;
工作收益:包括薪酬回报、激励机制、员工关怀、工作负荷四项指标,主要考察大学生能否获得与投入相匹配的回报(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激励措施、工作环境等);
企业文化:包括价值主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组织协作四项指标,主要考察大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适配性;
职业发展:包括绩效管理、培养体系、发展通道、自我实现四项指标,主要考察大学生能否在企业获得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工作价值感,最终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三、学生求职分析
1、大学生求职期望就业地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为首选目标城市,受疫情影响,首选二线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比例大幅提升。
2、IT/ 互联网行业连续三年位居大学生就业首选,大学生对物流 / 仓储行业的就业关注比例相比去年上升 4.12%。今年调研中,大学生求职首选行业排序依次是 IT/ 互联网行业、教育 / 培训行业、金融行业。
3、从求职企业性质来看,大学生最希望进入抗风险能力强、工作稳定的国有企业。
4、大学生对理想雇主评价维度的排名,首位公平公正。今年调研中,大学生理想雇主评价维度依次是企业文化、职业发展、工作收益与公众影响。
5、大学生对雇主价值观偏好,首选的价值观类型为工作成就型。大学生最喜欢的雇主价值观类型 , 工作成就型位列第一,其次是薪酬回报与培训发展型。
6、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为 7236 元,企业平均支付月薪为 7027 元,差距逐年缩小。
7、大学生就业选择城市层级越高,薪酬期望越高。首选在一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为 8090 元,首选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为 7631 元,首选在二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为 6211 元,首选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为 5519 元。
8、大学生最期望的福利措施是住房补贴与补充医疗保险,生活保障与生命健康更被看重。
9、大学生最期望的激励措施是季度奖和年终奖。
10、大学生最期望在入职后得到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更被看重。
11、从企业招聘需求来看,互联网类和 IT 通信类专业毕业生最为抢手。今年调研中,企业校园招聘目标专业热度最高的前两位分别是互联网类(27.69%)和 IT 通信类(18.16%),此外,企业对金融类(12.13%)和快消零售类(11.33%)专业的需求也较高。
12、专业、院校、实习经历是校招人才筛选的核心要素。企业校园招聘人才筛选要素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专业背景(85.71%)、毕业院校(80.10%)、实习经历(77.67%)。
13、团队协作能力是校园招聘职位胜任力甄选的首位要素。招聘企业对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最为看重,有 87.96% 的企业会在招聘中考虑此项能力,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沟通影响力(77.68%)和抗挫能力(74.56%)。
14、校企合作项目和开设直播专场是企业提升企业雇主影响力的最主要渠道。
四、企业招聘分析
企业根据市场环境、自身发展、职位职责等因素确定校园招聘的需求,企业的招聘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发展活力、人才市场的变化、企业的人才培养实力等。
1.院校偏好
对海外高校偏好下降,国内高校需求偏好趋均衡
企业校园招聘需求中,71.41% 的企业有 211 高校大学生的招聘需求,70.95% 的企业有 985 高校大学生的招聘需求,69.33% 的企业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招聘需求,而对海外高校大学生的需求比例并不高,仅有 15.37%的企业有此需求。企业从过去高度青睐 985 高校,到当前对各类高校的需求趋均衡化
2.学历偏好
企业的校园招聘需求聚焦在本科和硕士毕业生
企业对本科及硕士学历毕业生的需求为主,但相比去年需求略有下降。有 81.36% 的企业有本科生的招聘需求;其次是硕士学历,有 61.75% 的企业有硕士生的招聘需求;此外,有 28.49% 的企业有专科生招聘需求,有博士生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仅为 4.21%
3.目标专业偏好
互联网和 IT 通信专业类的毕业生最为抢手,相比往年需求显著下降。
出于企业信息化和营销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互联网类 、IT 通信类是目前企业招聘需求相对旺盛,有 27.69% 的企业有互联网类的招聘需求,比例下降 13.94%;有 18.16% 的企业有 IT 通信类的招聘需求,比例下降 19.08%;此外,企业对金融、快消零售、房产 / 建筑、汽车、航空航天及制造类也有一定需求
4.职位地域分布
企业提供的职位多分布在省会城市及直辖市。
企业校招提供的职位分布以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主,有 70.09%的企业提供的职位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而 51.31% 的企业提供的职位在普通城市,县级市和乡镇的职位分布比例很低,
5.企业校园招聘规模
2021 年校园招聘规模在 50 人以内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 56.31%,其次是校招51-100 人的企业
6.职位类型偏好
企业倾向招聘应届生的职位类别前三位依次是研发技术类(47.29%)、产品类(39.72%)及销售类(29.68%)。与 去 年 相 比, 企 业 对 产 品 类 职 位 的 需 求 有 所 上 升, 上 升 了12.25%,而对研发技术类、销售类和职能类需求有所下降,幅度分别为 9.79%、14.96% 和 14.13%。
五、学生求职建议
1.重点考察因素
专业、院校、实习经历是校招中人才筛选的核心要素。
学历、外语水平、校内实践同样被看重。
专业背景直接关系能否胜任职位职责,而毕业院校和实习经历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到岗后能否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排名第四位是学历,则反映了大学生专业知识深度,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工作绩效表现。
2.职位胜任力甄选要素
团队协作能力是校招中职位胜任力甄选的首位要素。
招聘企业对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非常看重,有87.96% 的企业会在招聘中考虑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沟通影响力也有 77.68% 的企业选择。抗挫折能力、人际理解能力、责任意识、创新能力也有很多企业会考虑
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相比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融入企业和组织,所以企业会对毕业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3.校园招聘甄选手段
线下结构化面试作为高效而全面的人才评价手段,广为企业校园招聘所采用。
在人才评价手段方面,线下结构化面试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有 63.12% 的企业会使用线下结构化面试;专业知识笔试也是较为常用的人才评价方法,有 57.36% 的企业会使用;受到疫情影响,企业采用视频面试的比例显著上升 , 51.71% 的企业所采用;而性格测评和普通面谈也被较多的企业所使用
企业建设建议
1、企业理想雇主评价维度依次是企业文化、职业发展、公众影响、工作收益。
根据企业对雇主模型的 16 项指标调研重要性赋值排序,将 16 项指标得分统计归类显示排序依次是企业文化、职业发展、公众影响和工作收益。与去年相比,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提升,替代职业发展成为理想雇主最重要的维度。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理想雇主首位重要的维度,这意味着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公开、包容、协作的组织氛围,并通过企业制度向员工进行有效传递。
2、企业理想雇主评价指标前四项依次是公平公正、激励机制、发展通道和组织协作。
公平公正和激励机制是理想雇主的最重要的特征,连续两年分别位列第一位和第二位。此外,发展通道和组织协作的指标排名分别是第三位和第四位,与两者去年排名一致。根据企业理想雇主特征结果,企业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并倡导互信协作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