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爱民
洛带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洛带”原作“落带”,相传三国时蜀太子刘禅在镇上玩耍,为捉鲤鱼而不慎将玉带掉入镇上一口八角井中而得名“落带”; “洛带”之名最早见于唐末五代人杜光庭《神仙感遇记》所载“成都洛带人牟羽矣”,说明“洛带”之名成于唐末以前。
因古镇离我们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下午三点多我们才驱车前往。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中大旁小的三孔的大石牌坊,造型气势恢宏。牌坊正中匾额镶刻“七十二院”四个鎏金大字,字体大方,据说这里百分之九十是客家人。历史上,客家人曾有五次大规模迁徙:东晋、唐末的黄巢之乱、金人南下、明末清初、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根据这五次迁徙,设计出了川、闽、海、晋、徽五大派系七十二院建筑风格。的确,当我们去观看这些院落的时候,才发现不仅有不同的建筑类型,连每一栋院子也各有千秋。
走出七十二院,一座土楼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一座典型的福建客家土楼建筑,名曰“博客楼”,博客楼就是博览客家文化的意思。左联:博学博览博大博采天下众妙之长;右联:客舍客家客人客主共兴文化小镇。博客楼圆柱形的建筑,四层的高楼,一环接一环地往上叠加,木质结构的围栏和横梁都透露着一种土楼独有的年代感。土楼呈一个包围式的建筑,只留下中间镂空的中庭可以看到上方的天空。这里珍藏着大量艰难搜集而来的客家族谱、方志、诗文及背后故事,展现客家儿女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遵循祖训、铭记家风的高尚品性。土楼里五个厅展示分别是:志高行远、耕读传家、尊祖敬宗、崇德尚义、兴家报国。
走出土楼,我们沿着蜿蜒崎岖的小道来到洛带古镇,走在街道的石板路上很是惬意,两边的商铺开设在砖瓦平房里,商品五颜六色,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各种有趣精致的店铺里瞧瞧,或许还能淘到意想不到的小玩意儿。
古街道墙壁上两层飞檐阁楼,静静地伫立在一边,仿佛向游客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儿子在一家食品店买了一个玉米面软糕递给了我,吃到嘴里,甜甜的、淡淡的玉米清香味不禁让我回想起童年,久违的味道……
客家人祖先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后因战乱向南迁徙,来到闽粤赣边区,由此形成为汉民族中稳定而富有特色的一支民系。为区别于当地的土著居民,他们被称为“客家”,后相沿而成为当地汉人的自称。
不管是设计独特的七十二院、土色土香的博客楼,还是小众低调的洛带古镇,都能够让我觉得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慢慢掀开尘封已久的画卷,静静欣赏千年文化和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藏。走进神秘的客家世界,重拾起那段温馨难忘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