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普遍“高风险高收益”,可众人还是在苦苦寻求低风险、最好是零风险但高收益、越多越好,顺便操作简单、最好只用小学文化的投资项目。
这种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各种“韭菜“身上:相信“股神”推荐的股票,大V推荐的项目,乐此不疲的付费购买几天就达成的课程。
这些总希望“一夜暴富”人群基数庞大,浑然不觉地被他人收取了智商税,造富了他人。
那是不是就没有稳赚的事情?并不是。有些情况是稳赚的。
比如说笋盘。
笋盘是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名词,但这个词不仅局限于房地产不景气时,还可以理解为业主因为各种原因,低价抛售的性价比较高的房子。
无需去研究政府朝令夕改的政策,也无需去预判未来的市场行情,只要有一定的原始资本,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投资项目。
买到真正的笋盘,收益率会高于市面上所有主流投资,比高收益的股权投资回报期更短,比妖孽的股市更加稳妥。
有人会问卖方又不傻,为什么会低于市场价出售,尤其是一些学财务金融科班出身的人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是理性经济人,但市场上还有更多的非理性经济人。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理查德·塞勒有本著作《“错误”的行为》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是围绕着“并非理性的经济人”这个概念展开的。也就是说,经济行为的主体并不一定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理性人”,而可能是行为可预测、且容易犯错的个体。
急于移民或者出国读书的家庭,小孩入学时间将近,急于换学区房的家长,甚至是父母过世,急于回老家处理父母资产的子女等等。这些情况都可能遇到笋盘。
微信里有认识一个做高利贷的,他的朋友圈里经常会晒一些法院判决书,很多人负债累累时,就会拿房抵押。因为有地方房产政策:二手房两年之内不准再交易,如果真过户在他名下,会是一件麻烦事,就会低于市场价急于出售。
以上涉及的都是理想的笋盘,还有一些莫名其妙低于市价的项目,但现在信息发达,这种消息源放出很容易就被抢光,所以要买房要和中介做朋友。笋盘不同于贪小便宜,摸清行为背后的动因需要洞察人性。
08年,在南昌,我家搬新房。熊爸性格急,一搬走就将房子挂中介。有一天火急火燎跑回家找房产证,我才知道原来挂了一个小中介,一个月后才有人问津,对方讨价还价了一番出了个还算合适的价格,熊爸急于变现,同意减少几万当天就把房子过户出去了。
不到半个月,原邻居告知我们,房子又换手了,下家很快溢价卖出,短短几天净赚12万。
那还是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当时根本没有所谓的炒房概念。
对于一般人而言,卖房也算是一件大事,但就连熊爸这种80年代大学本科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在一项重大决策而言,都是十足的“非理性经济人“。更何况因为各种原因着急出手、或者是本身智商不够的卖方。
除了房,二手车也是一回事。
低价买入,持有,高价卖出,这个逻辑再简单不过了,但如何发掘项目中的笋盘,如何发掘创业公司找到了笋盘,需要投资中的一些逆势思维。
我个人而言,和创投圈最早的缘分在于,本科毕业时结识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创始人—她做媒体出身,对市场的感知力非常灵敏。作为连续创业者,她接触到了圈子里众多的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接二连三的失败后,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一条创业方向—为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提供服务,做第三方产品数据库和商业信息服务。
这家公司叫it桔子,是她最成功的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她找准了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公司目前在非常稳定的发展中。
毕竟这是创业者和投资机构一起蓬勃生长的年代,随着他们数量的与日俱增,为他们做配套服务的平台却没有匹配上需求。踩准了这个点,才茂盛生长。
前几天,好友发给我大疆创新融资奇景的新闻,问我司有没有参与。我直接回复:被爆炒之下的独角兽一定是在价值高点,此时进入获利空间极小,难道凑热闹进去就是配合大疆的演出?
毕竟狂热的市场下投资人也容易失去理性。
所谓投资的逆向思维还是来源于微观经济学里最基础的供求关系理论:任何商品,买的人多了,商品的价格过高,就是资产的泡沫,买的人少了,价格便宜的时候才是投资最合适的准入时间。
但需要记住的是,投资中仅有逆向思维也是不够的,目标是在你锻炼出一定的技能、利用严谨和客观帮你确保安全边际的时候,真正拥有优势后,你要用于逆势思维,才能抓住机会,做到顺势而为。
熊姑娘:曾就职于普华永道,现今在某著名金融控股公司做PE/VC,主投科技领域,与你分享一线投资故事/投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