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范进中举》,顺便引导学生读《儒林外史》,我讲了王冕的故事和书中那个有名的“吝啬鬼”严监生的精彩片段。当我讲完王冕的故事后,学生说“他真是太有个性了!”当我把严监生临死前那个精彩片段读完,他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呀!
我想起第一次听到严监生的故事时我的忍俊不禁,想起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我的奶奶。小时候,跟奶奶一起睡在老屋里,每个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她讲故事后入眠。奶奶有睡前读书的习惯,床前有一张长条形的实木桌子,下面是两个抽屉,都放满了书。奶奶把她正在看的书放在桌面,看书时把老花眼镜戴上,看得那样入迷,仿佛被那书施了魔法一样。有的时候,她看着看着就笑起来了,我总是很好奇奶奶究竟看了什么,怎么如此好笑。于是在我的要求下,奶奶给我讲书里的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刘姥姥进大观园;严监生疾终正寝、范进中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聂小倩、司文郎……那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是姑妈送的,《红楼梦》、《聊斋志异》、《镜花缘》是表姨婆(她的表妹)送的,《水浒传》、《今古奇观》是叔叔送的,《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是我爸爸买的……她看的每一本书都有来历。我边翻看着《西游记》里的插图边想象那魔幻的故事,我被刘姥姥的言行逗笑,我听着聊斋的故事入眠……
奶奶讲得比书里的还要生动。夏天热得睡不着时,她的故事就是阵阵凉风,让我忘却不适;冬天屋外寒风呼啸,她的故事像是火炉,听来那样温暖。最难忘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我们盖着棉被,我靠在奶奶臂上,听她讲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我想,我对中文的热爱就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是奶奶用许多经典的故事滋养了我。我甚至觉得我脑子里许多奇特的浪漫的想象都与奶奶讲的那些故事有关。
奶奶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她有一个藤箱子,用一把锁锁着的,我一直很好奇那里边装着什么。有一次,趁着奶奶开锁,我歪着脑袋一看,发现全都是书,满满的一箱。
“为什么要锁着呢?”我问她。
“怕不见了。”奶奶微微一笑。
我总觉得没有小偷会偷书的,只是奶奶把她的书都当成宝贝罢了。“我能看吗?”“现在还不行,你太小,看不懂。”
奶奶说,等我长大了这些书都能看,我怕书会变旧,于是找来牛皮纸一本本包好了。如今,这些书都静静地待在书架上,牛皮纸还是和当年的一样,甚至从书中散发出来的油墨香都没有一点变化,只是奶奶,我最爱的奶奶,已经离开我17年了。
我总会想起她戴着老花镜坐在椅子上或床上看书的情景,想起她看书看得呵呵笑的画面,想起她慈爱的声音,还有那一个个或清晰或模糊的有趣故事。我们做错了事,她也从不简单训斥,而是通过故事教育。奶奶曾说“不图金玉重重贵,但望儿孙个个贤”,又说“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她言传身教,每日与诗书相伴,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件多么重要而且有趣的事情。
安静的书桌前,明亮的台灯下,我一边敲着键盘,一边思念着奶奶,那个陪伴了我二十年的聪慧的奶奶,她是这世上我最欣赏的女子!奶奶从不曾离去,她一直都住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