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样的答案,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些答案和方法被不同的人接受。每个人的关注点和需求点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一刀切地推广自己的看法,而是要找到读者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才能让我们的观点和方法更容易被接受。
以前我看到很多人写文章时会准备很多备选标题,总觉得有点多余,但现在我明白了,面对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觉得你的方法正好能解决他的问题,而另一些人可能完全不认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种方法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一个答案或方法能适用于所有人,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调整我们的表达方式和策略。
就像李叫兽说的,关键是要找到他们的“缺乏”,也就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解决了他们的痛点,我们的方法才能被接受,我们的目的也才能达成。所以,面对不同的人,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同一个答案,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样,我们的观点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被忽视或误解。
2 千万不要漫无目的地学习各种理论,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知识的海洋中,却找不到方向。相反,应该抓住一个重要的理论,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这是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才深刻领悟到的教训。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还能真正理解这个理论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这种专注的学习方式会逐渐铸就你的学习定力,让你明白“一通百通”的道理。当你真正掌握了一个理论的核心,就会发现其他看似复杂的知识也不过是它的延伸或变体,不会再被那些纷繁复杂的理论迷惑,而是能够从容地抓住重点,举一反三。这种学习方式,才是真正高效且有价值的。
3 教员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句话让我明白,当我们感到焦虑、迷茫,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去调查,去了解实际情况,而不是在原地空想。空想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越想越乱;而调查能让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的方向。它让我们从被动等待变成主动探索,从迷茫焦虑变成清晰行动。只要肯去调查,问题就总有解决的办法。
4 调查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来解答某个问题或验证某个假设。教员认为,最好亲自去做调查,因为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更直接地了解实际情况,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实在无法亲自去做,比如时间、条件不允许,那就需要向熟悉这个领域的人请教,借助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来补充自己的不足。无论是自己调查得来的信息,还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的,最后都要做好记录,整理成一份清晰的文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