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投资,最关键的是分类的能力
据说,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他的学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就去捉来一只鸡,扒光了毛,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虽然这个故事有点讽刺,但是有其深层次的含义。
分类是一切认知的开始。分类又从定义开始。
这故事说明,其实下定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分类就是定义的前提,就比如你会某一事物进行分类,然后说这样一类东西就是什么。人,就是有两条腿会说话会思考的高级动物。如果不会分类,那么就不可能专业地研究下去。
分类思维可以让你更好地认知事物。
看完《成为巴菲特》这部电影,其中巴菲特的其中一个投资理念是:投资你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公司。巴菲特他其实并没有投资那些高科技科技,他投资的大部分公司都是他所熟知的公司,例如:可口可乐、宝洁等。巴菲特就像在众多行业分类里面挑选了自己最熟悉等领域,这里用到了分类思维。
我们常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表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专业化分工”。没错,为什么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就会进入专业化分工呢?因为分工可以提升效率,按照经典的经验曲线:学习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里面道理就是分解,当你对一件事的每个操作环节都熟悉了,那么就可以变得熟练。本质上其实事情太复杂了,以致于需要对每个行业的每个流程和环节等进行“分类”,我们才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该行业的知识。那么投资也是这样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已经非常专业化了,所以需要我们利用分类去学习研究。
越细分越显专业性,越专业越细分。
一个人专业与否,主要看他的分类能力如何?
就拿炒股来看,很多人设置说不出该股票属于什么领域、什么阶段,什么板块。你觉得他对其他得能深入了解清楚吗?如果你只能大概知道这个股票属于军工股票,但是你不知道它具体细分到哪个环节,你认为你自己能对这个股票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趋势判断吗?如果我继续问下去,你会发现,知道得越多的人,它对于分类也更熟悉。你问“这只股票如何”,他会很有条理的跟你说,“按照行业来分,它属于什么板块,这个板块的共同点是什么,而这个股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照时间顺序来看,这个股票的成长性如何,之前利润怎样,现在净利率怎么样,未来可能会怎么样;按照投资的重要性来说,它在我心目中的等级大概是怎么,所以应该持有或者趁早抛售。”
你会发现,专业的人,你问他问题的时候,他会主动分类好来回答你的问题。
这就是差别,这是建立在他对这个公司足够了解足够专业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的回答,正因为他足够专业,所以才能从各个层面、各个维度去分类阐述他的观点。
之前我在看项目的时候,第一任务就是分类。
我个人最常用的判断方法是从项目的内在驱动和外在资源来做个大致的分类:
原子驱动型(技术背景好有壁垒,比如博士、教授等创业)
技术运用型(技术非顶尖但可以在运用领域做得很成功)
模式创新型(技术无壁垒,但可通过互联网形成网络效应、规模效应)
核心资源型(技术无壁垒,商业模式无创新,但是可通过自身特有资源赚钱)
平衡综合型(技术、商业模式、资源等非最优,但是协调性最好)
经过这样的分类,我内心大概知道这个项目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在结合每一种类型的具体特点去分析和判断项目的价值。当然这也为后续跟创始人和项目打交道时做好基础。
接着,我会再从五个方面分类去探寻项目的价值:
Market市场规模:市场规模,需求是否刚需,刚需是否强烈
Product产品特点:用户体验如何,是否方便、快捷、高效解决痛点
Business model商业模式:原点到终点,过程的相关利益方,是否可靠
Competitive竞争对手: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可替代性
Team管理团队:价值观、能力互补、利益分配、包容忍让、学习能力、领导力
(PS: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逐个形成不同主题为大家讲解)
判断企业是否优秀,从时间的层面,我有两个判断:
第一、发展要快;
第二、存续要长;
按照分类思维中的程度分类,企业快速发展可以有如下三个关键因素:
1、外部环境: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这里也就是说趋势和风口,腾讯是98年的时候创立的,阿里是XX年创立的,百度XX年创立的,大众点评03年创立,微博、京东、小米都是站在了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风口,才能飞起来的。你看下2010年以后创立的公司有几个可以像上面几家公司一样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的重要位置呢?你会说滴滴,我会回答:滴滴其实站在了共享经济的风口上。
2、内部环境: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该企业有没有在渠道资源、技术壁垒、产品优势、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等任何一方面有过人的优势,是否明显,是否经过市场的验证。比如微信刚出来的时候,可以发语音还不用钱,对比起短信来说,就是产品优势明显;再比如阿里巴巴的销售铁军对比其很多公司的销售管理队伍来说就是竞争优势明显:训练有素、严格执行、创造力强。
3、内外结合:利用时间窗口,迅速扩大规模,竞争优势得到几何级数加强。
我们知道,在千团大战初期的时候,拉手是绝对老大,美团、点评都远不如拉手,但是美团利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地带及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进行快速扩展且精细化管理,后面经过一年过时间,马上成为团购的绝对市场第一。而大众点评就依然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里面保持自己的所谓的“高贵逼格”,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的,美团点评合并,点评的管理团队退出。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窗口是非常危险的,利用好了竞争优势会得到几何级加强。
企业存续时间长,取决于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保持竞争优势最核心的目标是用户体验。你有各种竞争优势,但是你要是用户体验方面做得不好,你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微博曾是微信的一个潜在的巨大竞争对手,我们曾经发微博,一天时间里打开最多次数的微博,使用时间最长的也是微博,甚至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都会问你的微博是多少,这个状况曾经困扰过腾讯一段时间,但是新浪微博面临着盈利的压力,没有怎么监管广告业务,最后导致广告充斥,用户从开始有点反感到最后迁移到微信平台上来。因为对于任何公司来说,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如果用户体验都不好,很难让用户掏钱买单。
综上所述:
1、分类才能明确定义。
同样是汽车,你分不清SUV和MPV,你就很难真正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
2、分类可以提升认知的效率
当你不会分类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认知也会信心不足,不敢肯定,摇摆不定。
3、分类才能更好地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
当你不会分类,你就很难真正理解清楚事物的本质。
综合上述三点,如果你没有掌握分类思维,你就很难理解清楚事物的本质,就不可能作出足够有根据的判断,就不会投资出好的项目来,即使你碰巧投到了好的项目,那也是偶然,你也很难保证下一次投资成功。
只有分类好了,你才能针对具体的一些项目进行分析判断。比如战略的各种分类,乐嘉的性格色彩将人分类,麦肯锡的MECE分类法则等等。
分类,对具体问题分析的时候,我们会说,要看情况,这也属于分类思维的开始,因为很多情况下,同样的道理放在某个特殊的阶段或者环境下,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投资,本质上是对事物的认知,分类可以更好的认知事物。
【本文由“创投观察员何斌”发布,2017年04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