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非常四十五
做完广播体操之后,随着一阵阵轻快而悦耳的运动员进行曲,孩子们开始陆续的走进了教室。这也是在体育老师们的监督之下,如果没有老师们的监督,有些淘气和调皮的孩子恐怕要开小差了。对于刚入学的初中生来说,他们还没有脱离稚气和孩子气。而老师的存在无疑是对于那些淘气孩子最大的震慑力,当然也不能归罪孩子们,毕竟他们抵制诱惑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童年的时候对诱惑的抵御还是力不从心的。孟母他老人家深知这个道理,为了让孟子有个远大的前途选择了三次迁徙,可见其煞费苦心了。随着广播的结束,孩子们已经陆续的进入了班级,开始了他们高中生活的第一天。
高中大都规定早晨晨读的习惯,学校让孩子们在这个时刻学习和背诵外语,源于在早晨的时候大脑是比较清醒,识记能力比较活跃。凡入学之后,班主任委派他们的班长负责管理班级的日常管理,当然早晨的晨读也是班级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许多孩子都是比较听从老师的安排和管理的,他们把老师的意见当命令一样奉为重要的良言。谁也不想成为老师眼中的落后分子。也有许多孩子的初中的恶习暴露无遗了,这让他们的生活开始与高中生活格格不入。大多数孩子在咿咿呀呀的朗诵外语课文和单词,于是班级形成了美妙的和谐之韵。凡和自己的同桌也不例外,凡有学习语言的某种天赋。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这就是在初中读书的时候,凡的学习成绩其他各科都落后于聪明而贪玩的旖旎,让旖旎吃惊不已的是外语她从来没有超越过凡。这让旖旎非常不解。这就是所谓的天赋,人与人在智力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有些人倾向于逻辑思维,这样的孩子相比较而言在理工科亦有建树;而与其相反的是另一些孩子在感性思维更为活跃,这就是这样的孩子更倾向于文史哲类的学习。
凡读完了外语单词,已经累得口干舌燥了。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时间正在一点一滴的悄悄逝了。这时你如果放眼整个班级时,或许孩子们的表现不是令大人们满意。许多孩子在读书读的过程中开始溜号了,更有甚者在读单词的时候竟然睡着了。书也从孩子的手中脱落下来,直到那书重重的摔倒地上才把他们从美梦中惊醒过来。
接下来是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的课间休息,然后便开始他们的正式一天的上课时间了。用这些课余时间孩子们安排自己紧凑的生活,有的孩子去商店买些将要在课堂上做笔记的用具,那些贪吃的女生便顺便捎带着买些零食来吃,诸如山楂卷、棒棒糖、瓜子、草莓杏等等花样翻新的食品;还有些花季的少男和少女和自己刚刚认识的异性朋友进行彼此的交流,他们有时感叹真是相见恨晚啊!……
在一阵悦耳的铃声响过之后,第一堂课开始了。第一节课是数学课,在老师的“上课”声中还未落下,全班所有的孩子都站了起来并且一起喊道“老师好”,接着是老师的“同学门好!请坐!”一切是那么自然和浑然天成,然而当第一次却往往发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过许多笑话。给他们上课的代数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当她走进教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袭白色抹胸裙,精致的花边衬出白皙的双腿,修长挺拔,玲珑的曲线完完全全的勾勒了出来。偶尔,她抚上自己的唇角,划出抿住的发丝,指尖的轻灵仿佛精灵的活泼。发丝划过的地方还残留着淡淡的余香。她的目光仿佛秋日横波,款款深情,一颦一笑,风姿绰约。许多孩子都被她的美丽折服了。据她的老师透露说是毕业于一所省属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于他们学校高一的数学课程。凡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上课以后便不敢溜号,目不转睛的看着黑板。女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着,今天的第一堂是函数基础知识。第一章的内容是集合与函数概念,首先是集合的概念的介绍。接着老师在黑板写了其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凡眼睛高度近视,看黑板显得模糊不清,他还是紧跟随老师的思路在思考着。凡知道错过一个知识点,接下来和听天书一样费劲,这就是数理化的致命之处。代数老师说:“接下来,我让几个同学到黑板前来做一下我写出的数学试题!”她开始点名,凡有些紧张。然而凡的侥幸心还没有落下来,便被老师叫到了黑板前面。然而当凡把那几道数学题做完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时,数学老师说:“让我们看看这位同学做的如何?”凡的心提到嗓子眼上了,还好他做的这些题,都做对了。他悄悄看见在数学老师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美丽的笑容,说不上为什么此时的凡的心情格外愉快,像喝了蜜一样甜……(未完待续)
桔彤,原名李彪 ,辽宁阜新人,现居沈阳,桔彤工作室创始人,策划总监兼新媒体运营总监,辽宁省青少年创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燕京诗刊签约诗人。
1999年考入锦州师范学院(渤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工作,任高中语文教师兼教务处干事。2006年考入沈阳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著名文学评论家季红真先生。
作品先后发表于《参花》,《九仙湖文学》,《当代汉诗》,《呼伦贝尔日报》,《生活周刊》,《精短小说》,《辽宁青年》,《青年文学家》,《奔流》等纸媒和所有新媒体以及全国各大门户网站。诗歌《和盘托出》、《爱不释手》、《情书》先后在“南风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骑士杯”全国诗歌大赛、“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