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醒来时,天蒙蒙亮,还是那么安静。
我时常在想,是不是真的过成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有这份工作之前,我和母亲说,等我有工作了,我要拿第一个月的工资买条狗,陪着我,那时候对工作的规划,就是在家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到休息日可以出去走走,看看书,我去过的地方很少,读的书也很少,第一个月的工资我还要买余华的书,给父母买一份小礼物,所有的规划,都是在家乡,在那里我至少还有一个家。那时候我有机会可以留在一所学校成为一名会计,而不是教师,在离家几公里的地方。也许我对学校有一种执念吧,后来还是选择了在第二座城,依旧在学校,一个教师岗位,也许我更爱教师这份工作吧。在宁工作的半个月,每晚都会流泪,可明天依旧微笑的去上班,一次回家,早上听到父亲和母亲说:“丫头怎么好,这才几天就想家了”。外婆也责备过母亲,让她一个人留在南京。其实父亲一直希望我留在身边,母亲希望我出去,也许这和母亲年轻时的经历有关吧。我想母亲也是舍不得的,只是嘴上没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后来,单位终于发工资了,在第四个月,我拿到了工资,所有的想法都成为泡影。没有买狗,没有礼物,没有买书。每天忙忙碌碌,闲时依旧喜欢坐阳台看着远方,想起海子的一句话: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后来,我看见过很多别人看似体面的工作却依旧比你和我想的更加辛苦,生活对谁来说也都不容易。时常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也许知足常乐吧,在宁工作的第四个月,我开始慢慢接受一切,开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平平淡淡,有市井气的生活。
我想心不定,在哪儿也都是飘着。
在地铁上眯着眼睛,好想没有目的地的一直坐下去,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第一座城的时候,那时候周末总想搭上一辆公交车,坐到哪儿走到哪儿,可一直没有怎么干过,也许是胆小吧。那晚走上海路坐二号线回去,和朋友约了一顿饭,微醺的时候搭上公交车回学校,看着窗外,我想在这个城市,也许我是个匆匆过客,可我想在这里有个家,至少让我每晚知道我回哪儿,即使我现在有宿舍,但感觉总是说不出来,每天中午上班前我会留一盏灯,晚上下班至少感觉宿舍是亮的,时常觉得自己也是一个逞能的孩子。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我们站的角度不一样。
看着学生,总会感慨自己学生时代,那时候自己是从不爱学习的孩子慢慢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想明白自己的未来到开始认真学习的,也许是2011年的那个夏天,也许是2012年那晚小桥边的聊天。时常觉得这些孩子的状态不对,我的定义下,孩子在学校是上学的,他们依旧愿意学习的,后来我发现这只是我自己片面的想法。那天走学校图书馆门口走过,看见里面坐着几个学生,突然回忆涌上心头,那会儿自己还在上学时,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每次都会早早的排队,去抢c区的位置,和朋友听到广播里说:图书馆祝你晚安时,回宿舍,有时候还会再去教室表演一会儿“小节目”,被阿姨喊出去,才不甘心的回宿舍。一次培训上,某名校长举了个新教师的例子,新老师对学生不爱学习感到疑惑,同样的其实学生也在疑惑,老师为什么这么爱学习。慢慢的我也开始理解。那天和同事说其实他们也挺不容易的,他们上课也不想听,也听不大懂,也不能玩手机,在教室坐一天一天也很痛苦。后来,我会渐渐的理解没有一个人是完人,我开始慢慢理解一些错误,一些自己看不习惯的事情,也许自己在别人眼里也是个满是毛病,一无是处的烂人。不知道这是妥协还是成长。
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声,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声音。晚安,第二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