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事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值得不值得,而是相信不相信
美式英雄题材电影一直以来都拥有着相当广泛的受众,究其原因,华丽惹眼的特效一定占据了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但之所以大家更多地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特效上,还是由于剧本本身没有太多可以讨论的价值。
漫威的作品尤为如此,虽然大家对于早年便能如此脑洞大开的设定大呼过瘾,但无论是哪一个系列的作品,终究逃不过一个带着幼稚想法,妄图毁灭世界的反派,以及一个对世界不离不弃,一定要从反派手里夺回和平的英雄。
作为漫威最大的进争对手,DC在看到了漫威宇宙电影系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也开始部署起了自己的“DC宇宙”。也就是近几年的《超人:钢铁之躯》、《蝙蝠侠大战超人》、《自杀小队》以及刚刚上映的《神奇女侠》。
说到DC漫画,只要不是美漫迷,都会感到陌生。除了几乎扎根在人们认知里的超人和蝙蝠侠,其余DC系超级英雄的名字可能也只有闪电侠稍微有名一些。至于原因,看看二十一世纪以后漫威和DC在电影作品上的数量对比就可以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好在一部《蝙蝠侠大战超人》帮助广大观众,特别是不熟悉DC系英雄的观众们拓宽了大量相关知识——闪电侠、海皇、神奇女侠、正义联盟、不义联盟等等。巨大的信息量通过影片中零碎的画面呈现出来,但也因此把电影本身变得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好在简单的资料查阅后,像我一样的DC小白很快就对DC宇宙丰满的设定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其中占据了大量戏份的美女英雄,神奇女侠。
《神奇女侠》的时间轴被安放在了《蝙蝠侠大战超人》最终决战前夕,戴安娜收到了一个来自“韦恩集团”——蝙蝠侠布鲁斯·韦恩旗下公司——送来的手提箱,内容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是戴安娜身着神奇女侠战衣,与另外几个男人的合照,仅从照片上并不能判断拍摄时间。相信看过“大超”的观众都对这个情节有所印象。而全片也是围绕着这张老照片展开的。
戴安娜首次离开天堂岛——她的故乡,亚马逊人生活的地方——对世界充满了兴趣,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是非对错,而战神阿瑞斯便是一切罪恶的源头。此时的戴安娜代表了一类人,他们认为人性本善,每个做出违反普世价值观行为的人,一定是受到了邪恶思想的蛊惑。
但当戴安娜一心想着干掉阿瑞斯,平息战争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不少生命,哪怕他们被惯有“敌军”的标签。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是高人一等的神奇女侠,又何尝没有遭受到阿瑞斯的蛊惑呢?
在离开天堂岛之前,戴安娜的母亲认为人类“不值得”她去拯救,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人类是多变的生物,他们自私、虚荣、十恶不赦,即便得到帮助也不懂得感恩。只需像阿瑞斯这样的人稍加利用,便会自相残杀。就是这样的一类生物。
就像战神阿瑞斯所言,虽然他给了德军很多关键性的灵感,但却从来没有煽动他们使用。战争的胜利和人性之间的抉择,上帝视角的我们一定会选择人性,这是因为我们不需要考虑前者,但如果这一天不幸到来,谁能确定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哪怕是超人这样神通广大的英雄,也无法保证所有人的安全,渺小如我们,又能怎么做呢?
人们每天都会受到无数的诱惑,或是美色、或是金钱、或是权力,这些便是我们身旁的阿瑞斯,时刻希望挑起不同的战争。有些人对战争乐此不疲,有些人疲于奔命,也有不少人战胜了心中的心魔,避免了自身灾难的发生。
然而更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所谓“正义感”绑架,认为自己拥有拯救世界的力量,在看不到终点的路上大步前行,最终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回过神来,双手已经沾满了鲜血,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认为曾经的所作所为并不值得。
但正如戴安娜在最后回答阿瑞斯的那句话,很多事并不是值不值得,而是相不相信,如果认同了这条道路,那么久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牺牲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无力改变,那么就做好自己手中的事吧。
我还依稀记得诺兰经典的《蝙蝠侠:黑暗骑士》。通过一个炸油轮传递出了对于人性、对于生命、对于信任的思考。而小丑的只言片语能够让一个英雄变成恶魔——当一个人怀疑了自己的初衷,那么将走向另一个极端。
与超人、蝙蝠侠截然不同,神奇女侠最初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而不是简单的城市犯罪或是反派挑衅。因此,也更适合用来传递价值观,幸运的是,神奇女侠做到了,虽然做得不是那么出色。
DC的英雄电影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英雄并非无所不能,他们也有脆弱的时候,他们也常常迷茫,思考这么做的意义以及当初的目的。他们是守护秩序的一扇门,无论是闭门不出还是大门敞开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那么就做到随手关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