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0月23日的第5次输出里讨论了,普通人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
我希望自己的输出,尽量都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不是互相割裂的碎片信息。
之前说到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说:普通人如何击穿阈值,其实就是把你的注意力,你的精力放在一个特别小的切口里。在这个切口之外你可能像白痴一样。但在那个切口里面,你就是那个领域的王。那个里面是非常快乐的感觉。
美国棒球手泰德威廉姆斯专注于打甜蜜区的球。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我从泰德的身上学到了专注于自己的甜蜜区。”
我们在易效能课程里也学到了三圈交集,寻找自己的成功因子。如果找不到三圈交集,那么就好好关注你的八大关注,看哪方面做的出色,你可能就会慢慢找到。
那么现实中我们的甜蜜区,关注的切口又要如何入手寻找呢?
最近本多静六老爷子在早在1940到1950年代就提到平凡人的成功法。他总结为,笨鸟先飞。
他举了总理大臣桂太郎的故事:在升少佐的3年前,前1.5年就学习上尉的工作,后1.5年学习少佐的知识,上任后就轻松应对。马上又开始中佐的学习,当上中佐就准备大佐,当上大佐就准备少将,每个阶段早已掌握下一个阶段的知识,所以工作也就比较轻松,成绩也就出人意料的好,晋升也比较快。作为一个军人,桂太郎如此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生活,是他学习的榜样。
他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职业兴趣化,如果所有人对自己的职业,工作全身心投入,对每天工作都非常感兴趣那就是极好的职业兴趣化。不仅能从它的自身充分回报,也能为工作得到金钱,名誉,地位,生活就不知不觉中变得充足。
(在这里我不由地想到日本的匠人精神,你可以在日本发现很多冷门的行业,都会有师徒制度,或者是一个家族从事一个行业超过百年,在行业上沉淀非常深厚,一个看是简单的产品,有他们自己的独家秘诀,借用一句话书名,海底捞你学不会。日本的很多行业,你就是学不会,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附加值极高,正因为有长时间的积累,形成护城河,所以才不轻易被人模仿。)
那么如何做到职业兴趣化呢?本多老爷子觉得,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除了努力别无他法。只要稍微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断学习,那必定产生兴趣,产生热情,能够实现职业的兴趣化。(因为我们从事的行业是我们花费时间最多的,也最容易在上面积累经验的。但是我们往往都舍近求远,做很多自己不善长,或者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做的事情。所以说,综合来说,有时候把职业兴趣化,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因为你有资源,有时间优势,因为你本来就从事这行业。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拉开和别人的差距。)
本多老爷子甚至说:
无论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将职业兴趣化,这是平凡人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无论多不擅长的事情,只要努力都能擅长,变得喜欢,即使不能成为天才,也能成为临近天才的人。
今天的你又是如何看待职业兴趣化这件事的呢?
不要说兴趣化了,很多人可能已经厌恶自己做的工作,看看其他人的工作和生活,总都觉得会更好。
我看抖音上一个比较火的段子是这么说的: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我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可能觉得没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但是他不会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