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和我一样,能清楚的记得去年年底岁末年初的模样。2020的所有愿望在1月1日跨年后的两周内就被加持了独有的不确定性因素,于是乎,2020一整年就在这玄幻的节奏中,稀里糊涂地溜走了。
2020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时间感,而且还改变了我们很多行为习惯,甚至主动或被动的开始选择尝试生活新的元素,更是能看到很多人做了重大的抉择。我觉得挺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年景,迫使自己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方方面面,在自己不承担较多损失的基准上,也算是“既得利益者”了。
浮躁
小时候上学听到老师们常说的一个词是”浮躁“。彼时,对这个词是不懂的。
浮躁,我个人感觉就是脚不着地,却又想躁动着蹦迪。这个画面想起来是有点滑稽的。
这个词作为2020年的第一个总结性的词,其实也就是月末几天联想到的。因为客观来看,2020年的所有的尝试都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最受打击的是,有一些已经看得到、近在咫尺的果实,却没有最后捞得到。误把眼前的清晰理解成了没有阻碍,却不晓得隐形的格挡让成败划落两旁。
开始逐渐去回溯和复盘一些自己当初做出判断的结果,回望”初心“,却发现初心有点“幼稚”。基本盘的简单和粗糙,难免会慌了手脚。毕竟自己现在这个阶段能越来越多的处于“模糊地带”,它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清晰局面,而是处于多个层次变量下的灰色地带,得失的牵连性也很强,要有“得”的动力,也要有承担“失”的勇气。
而所谓的浮躁,是在扑腾和慌乱之后,做出的最客观的总结。算是在2020的乱局里,在规则中跳出来的一次体验,只不过最终结果来看,对人、对事、对己,都欠缺了些火候。
所以,浮躁,是我今年可感知的一个特性总结。我挺感恩的,能认识到这一点,是有价值的。但是,也感到遗憾,毕竟像今年这样的“非常规”的主题不知此生还是否能再遇见,没有在弯道的机会抓住变现的能力,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当机会出现时,自己是束手无策的。
游历
今年的自由时间较多,我给自己布置的任务之一是,多吸纳新的元素和视角、观察生活的角落。
从人的角度,2/8原则特别适用——80%的人在哀叹,20%的人在兴奋,如果我见的人足够多,我想80%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扩大。20%里我接触到了分子化学化工、大宗有色、新能源和跨境品牌的从业人员,他们今年的利润都相当可观,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平均的收益和利润都在300%+。当然也新接触到一些有意思的人,有海外做人文文化的,有开山挖恐龙的,有去挖矿淘石头的,也有潜心创业的同龄人,也有破我圈层的准博士、25岁-及60岁+的朋友们……是他们一个个有趣的灵魂和一段段有趣的故事让我觉得2020这一年是有趣的,也时不时会引发我让我夜不能寐的思考。
从城市的角度,今年去了两趟深圳、两趟西安、两趟云南、若干趟上海、还去了一下广州、成都、重庆、杭州、苏州。除云南只是为了休闲放松外,其他城市都是我想要去短暂的感知一下。因为我还是觉得以后人的属地划分会淡化,跨城市的流动和城市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新常态,能灵动的享受到城市的红利是适合我这类人的,而第一步还是要对城市有所感知。我欠下了一些对国内城市深入了解的“债”,毕竟之前大半的时间都放在了亚太国家上。而我又到了必须要考虑生活和事业平衡选择的年龄。我能有的初步印象是,二线城市的性价比已经远远超过了一线城市。未来的事业是可依托技术实现流动,那提炼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必要的资源加持,其实大可不必向一线城市生活的压力去呐喊宣战。所以,人要流动性起来,能力也要流动起来,而资源和价值要沉淀下来。
从休闲放松来看,我入了“云南”的坑。年中年末各一次,都给自己带来了极好的体验。也深入看到了旅游拉动经济的模式下,人的生存状态和其他地方是显著不同的。看着一茬茬20来岁的青年文艺地将诗句和酒水泼洒在如诗如画的大理和丽江,听着他们放荡不羁地驾车周游中国的旅途故事,沉浸在竞争激励的驻唱歌手靠40分钟100块维持生计的歌声里,我觉得自己还好,还有一颗能浪敢浪的心,还有点说走就走的实力。我在古城竟找到点在清迈的感觉,之前去了13次清迈,我想以后搞不好我还会懒在云南十来次。
所以游历是很能给自己带来增值的一件事情,过分拘泥于一个城市、一个行业、一个固定的交际人群,很容易让自己限制在特定的密闭玻璃瓶里。回想2010年,毕业前,那是第一次感觉到通过旅行带给自己一个新的空间,打开了自己新的技能包;而2020年,我又能感觉到这一年的游历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以希望能如愿带给自己破局下一阶段新的底气和动力。
出口
出口,是指自己在极端情况下,被动地被逼仄进一条死胡同,还是能有遁地之术,或者长出翅膀,让自己破局逃脱的技能。关注它,是因为我经历到、看到、听到一些似乎属于“中年危局”的情境,难以挣脱。很可惜,我今年又知晓了一些患有抑郁的朋友,来源于复杂的家庭关系、情感关系、失业危机等等等等;也很遗憾,今年也听到一些身边的真实故事,在感觉还距离疾病很遥远的年岁,已经要学者与病痛作斗争了。
出口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预留一条道路,哪怕是暗道,都是十分必要的。
今年听到还挺有趣的一些“结论”——“上班、去好公司最大的价值就是有人可借钱”、“最大的人生豪赌就是生孩子”、“与老板的和平共处是生活美好的基础”…… 这些以往看起来都只是博眼球的总结,其实在今年结合我的听闻来看,它们的确都是真理。每一条自己总结出来和原生的价值体系产生冲突或者博眼球的“箴言”,都是经历过真实的事件而由心而发的。
笃定地坚信自己的抗压能力和乐观能力是有偏差的,要客观地承认和看待自己的弱点和“命门”非常有必要。从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我发现宗教带给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心神安宁及平和,是极其受用的。有些可惜的是,我们知道信仰的重要,却又难得有信仰,就成了混沌的芸芸。
我要再寻找出口,或者在修葺一下以前搭建好的出口,是因为我还是对未来的悲观看法较多,我不认为接下来的几年能再现一个黄金的时代。机会到处有,但是要抓住它所需要的知识储备的资源储备要有智慧地运用,才有可能在稍纵即逝的机会面前,留存一点与之同行的可能。所以一方面还是要不断的去尝试和寻找新的机会,把自己的潜能再不断的激发出来并巩固下来,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如何在走下坡路的时候能走的更坦然,或者是能学会欣赏下坡路的风景。
2021年的期待
2020年给自己散漫和懒惰一个极大的理由,所做、所为、所感、所想,都汇聚成我对自己新一层面的认知,它是毕业之后的“大喘气”的年份。而对于2021年,我还有一些新的期待。
高三生活
我今年是在写2020总结之前,就先完成了2021年的flag的树立,并且还把第一季度的目标、任务以及时间的拆解完成了,耗费了我大概一周的时间。为此,我还专门买来两个日程本,郑重其事地写下来,希望自己能在2021年的日程中能一以贯之的完成自己的承诺。
2021年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和我想做的事情,我会少花时间去旅行、精简时间去见重要的朋友、严格限制时间去休闲娱乐。我是觉得没有经历过高考,不妨把2021年当成高三的生活再重燃一遍,对我来讲,也权当是一种新的人生体验。
聚焦行动
还是要践行“知行合一”,在“行”上要下好功夫。我想还是应该选择一个深入的方向作为自己的投入的方向,聚焦的含义就是懂得舍弃,敢于面向孤独的黑洞去投入精力研究逻辑。我是能隐约感觉得到,其实事业上的成败某种程度上都是自我认知和自我践行的成败。在2021年,要用风险的做法,固执地扎到一个领域中做一些跨领域能力的培养和尝试。我还是对“创业”的词感觉用不起,但是希望能在2021年底能有底气说自己是在创业的道路上摸索和尝试。
想要突破一种生存状态是挺难的。但是2021年,我愿继续尝试,不是对现实不满,而是对未来还有更好的向往和追求。做一个阳光积极、善良开朗、有底线有原则的人,守得心之净土,方能包纳万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