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真好,亲人们可以趁机见个面,吃顿饭,聊聊天,吐吐槽。
一放假,我和小泡、泡爸就迫不及待去郑州和泡姐相聚,结果女儿也休息四天,要回家看看。
于是,十月一日国庆节,我们全家又一起打道回府,在家共庆祖国华诞,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号晚,高大帅气的外甥冬也从南京回来了。我算准时间,几乎前后脚走进四姐家。
小女见哥哥,自然一番打趣说笑、不讲理,谈天说地、话见闻。
冬带了好多南京的特产:酱鸡、腊肠、口味各异的小点心。当然,咸水鸭一类的东东,我们已吃过一遍,这次换了品种。我和女儿一样吃一口,整个肚儿圆。
女儿每次回家,从没带过礼品,可能觉得郑州的特产和家乡一样吧。来看姨妈,不仅像回家一样什么礼物不带,还吃饱喝足,临了又带走大滴喽小嘟噜。
过节,包饺子是必须的。3号中午,我和四姐两家六口,不,应该是八口,因为还有两位汪先生,四姐家的跩跩和我家的陈小泡,全家大团圆。
包饺子,是俩老男人的强项,所以,永远是跩爸和泡爸。当然,最能吃的还是这俩老家伙。采购是高大帅冬。做菜、煮饺子,非泡妈莫属。等吃坐喝,永远是四姐和小女。两位汪星人,打闹撕拉拽咬,是它们见面的常态。
三下五除二,泡爸和跩爸,包完满满一大锅排饺子,泡妈做的下酒小菜也摆上了餐桌。一会儿功夫,饺子煮熟。来来来,举起酒杯干起来。饺子就小酒,越吃咱越有!
几杯酒下肚,两位老男人,就开始了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华为发展、楼盘概况的大吹又大擂。
傍晚时分,三姐家才华横溢的大儿子和漂亮媳妇,回娘家走亲戚返回路过我们这里,带来了亲家下河捕的鱼虾、菱角,还有上山采的野生猕猴桃和板栗——这可是我们这里的稀罕物。
据儿媳妇说,亲家两口子一听说女儿回娘家,一个趴在河里捞,一个上山爬树摘,早早准备好吃喝住用带,还给我们这俩姨准备了几箱子几盒子,塞得我们两家冰箱满满当当关不住门。
俩孩子不敢久坐,还得赶路回学校。疫情原因,大学只放假三天,不准学生离校,老师也只能休息三天后准时去上课。
走吧走吧,天将黑透。一路顺风!一路平安!
送走俩大学教授,四姐备上高压锅,煮上板栗和菱角,十五分钟,满屋飘香。
全家亲人,围坐一起,热热闹闹,说说笑笑,剥板栗、吃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