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我们仨》——杨绛:家,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王彬同学的第1个原创书单及其14本书在这里

读书丨是的,这14本书读完了,总有一本是你想要的!

︿︿︿︿︿︿︿︿︿︿︿︿︿︿︿︿︿︿︿︿︿︿︿︿︿︿︿︿︿︿︿︿︿︿︿︿︿︿︿︿︿︿︿

今天上午赖在床上读完了第16本书:

《我们仨》——杨绛。

便要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

作者杨绛(1911-2016),被丈夫钱钟书评为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这本书,在京东图书热卖榜“散文/随笔/书信”类

长期排名前三

作者在92岁高龄时(2003年)回忆所著,

透过简洁而沉重的语言,慧心独特的笔法,

将一段悲怆而温暖的人生经历集结成册。

每一个字,无不透露着一个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

我们仨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

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杨绛

书中分为三部: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分别从梦境,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梦幻,女儿和丈夫相继病逝的深重情感体验;

回忆这一生,二人伉俪赴英留学,牛津得女,国内外生活和解放前后生活,至亲离世等等讲述着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透过平凡的家庭、琐碎的事件,

看到了上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

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物魅力!


我们看到了这个普通小家庭的恩爱幸福:

(钟书每天早上)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这是他从同学处学来的本领,居然做得很好;还有黄油、果酱、蜂蜜。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饭!


我们看到了夫妻之间的互帮互助:

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

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

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们看到了巨匠钱钟书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可爱和”笨拙“:

(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地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锺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地说:“我会划火柴了!”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我们看到了一对学者对生活永远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可爱精神:

一次店里送来了扁豆,我们不识货,一面剥,一面嫌壳太厚、豆太小。我忽然省悟,这是专吃壳儿的,是扁豆,我们焖了吃,很成功。


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对书本和阅读的疯狂和喜爱:

锺书在巴黎的这一年,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地读书。法文自十五世纪的诗人维容(Villon)读起,到十八、十九世纪,一家家读将来。德文也如此。他每日读中文、英文,隔日读法文、德文,后来又加上意大利文。

这是爱书如命的锺书恣意读书的一年。


我们看到了在动荡年代里理智不盲目随从的朴素爱国观: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我们看到了沧桑面容下坚强执着的人性光芒:

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锺书曾说:“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我们看到,哪怕“人生如梦幻泡影”,“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人生体验:

我们对坐吃晚饭,其乐也融融,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友人的同情和关怀,说不尽的感激,心上轻松而愉快。三人同住一房,阿瑗不用担心爸爸妈妈受欺负,我们也不用心疼女儿每天挤车往返了。屋子虽然寒冷,我们感到的是温暖。

就是这样的一生,

平凡而珍贵悲怆而温暖

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走在人生的边上,

回顾这一个世纪动荡沧桑,

回顾这一个平凡家庭的聚散变迁,

作者也不得不感叹: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

“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当写到这里,本书就结束了。

只道是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016年,杨绛先生逝世。

搜狐网有评论如下:

她坚守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

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

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单薄和坚韧

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再回到本书,作者写作手法独特,

虚实互补,叙述相生。

以实笔写生,充实丰厚,生动有趣;

以虚笔写死,撕心裂肺,悲怆厚重。

而透过作者传统抒情、情景交融、节制含蓄的表达手法,比如“寒柳”、“秃柳”等,将中国古诗歌中的古典意味,表达得淋漓尽致。

也透过这浓厚的古典意味,我们看到了平和朴素的语言风格,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更充分展示了作者及其家庭的人物魅力:

对家的深沉的爱

是艰难困苦中的精神支柱,

是丰富闲暇时的惬意享受,

是这平凡人生的幸福追求!

家,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惟愿此生相守相助,相聚相惜。


王彬同学推荐阅读指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