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家庭教师,长达8年的观察,9个震撼人心的真实家庭故事。
作者文字清畅灵动,看完后,我却沉默了,书中的人物、情节和我的感触,还在脑海里激烈碰撞着,杂乱纷呈,我极力想要理出思绪。
不受欢迎的反面教材;用功力心教养孩子,用成绩判断孩子好坏,教出世俗“成功”孩子,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心中难以抹灭的伤痛,拉着孩子一起承受;想要阶层跨越,苦熬,也要把孩子送入私校……
9个故事,没有教育神话,每篇都搅得人心烦,每个故事都有伤痕累累的孩子,暗流涌动的家。
这些孩子或许费尽一生也逃不出那个失去自我的囚笼,就算有朝一日“成功”了,孩子光鲜的背后,也早已千疮百孔,稍有风浪,便岌岌可危。
暗流涌动下:支离破碎的孩子
①《人子与猫的孩子》
眼镜仔家境丰厚,成绩稍不如意时,却要遭受严重体罚。眼镜仔是个吓坏了的孩子,畏怯,安静,像无声的游魂。
眼镜仔的爸爸因为儿子的成绩,觉得很没面子,他对眼镜仔妈妈施压,妈妈转而简单粗暴地逼儿子。在不知内情的人眼中,眼镜仔有一对十分疼爱他的父母。
②一脉不相承 茉莉的妈妈强势严厉,考上名校,读完研究生,想要去美国读博士时,妈妈却安排她嫁人。安静顺从,结婚生子成为家庭主妇,面对冷漠的丈夫,无数个夜晚,茉莉偷躲在厕所哭泣。
一场家庭冲突,茉莉终于站了起来!她出去工作,有了不错的事业,虽然在母亲面前她还是战战兢兢,但她勇敢守护了自己的女儿小叶——一个被贴上“自闭症”标签,喜欢画画的安静小姑娘,她把束缚女儿的枝枝蔓蔓全部斩断。
③《必须多动》 若娃的母亲紧迫盯人,因意外失去大儿子的她,对女儿的照顾密不透风,爱的照顾因此成为无法抛弃的重负。若娃是既伤痛又美丽温柔的孩子,她认识到,认定女儿有“多动症”,照顾生病的女儿,是母亲唯一的生命意义。因此,她宁可伪装生病,配合演出,也要守护母亲的生命价值。
④《私的迷思》 巧艺的父母任劳任怨,为了儿女有更好的将来,疲惫苍老也要把两孩子送去私校。面对悬殊的财富差距,巧艺每天担心自家的贫困被同学发现,又内疚于因为高昂的学费,拖垮家里经济,小小的肩膀,日日扛着压力和罪恶感。
⑤《他没有家了》 陈小乖聪明、有序、理性、求知欲高、学习能力强、很会打理自己,然而,所有这些,都只为换取母爱,温柔守望母亲。偏偏,他的母亲冷漠、疏离,将孩子视为生命的负担,不愿回应他对母爱的渴求。当他像一颗棋子,被大人移来换去,委屈、失望、沮丧,他终于选择放弃自我,他说:一个没有家找不到归属的人,念书有什么意义?!
⑥《天赋》 纪小弟的母亲以自己规划的目标和节奏,逼迫他照章学习。她坚信,培养出学霸姐姐的方法,加加量,一定可以再次培养出另一个学霸。她惧怕未知的将来,逼迫两个孩子一定要走上读书这条“最容易”的路。可惜,纪小弟的兴趣和天赋在体育而不是读书,他消极抵抗。当纪小弟最爱的篮球被母亲禁止后,冲突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他夺门而出,母亲嚎啕大哭。
⑦《衣柜中的小剧场》 这是一个美丽精致的男孩,十几岁的他,知道了自己真实的性取向,面对父母过激的反应,善良的他隐藏起秘密,为了让父母放心,痛苦地和女生交往。带着对父母都无法坦诚的秘密生活着,真实的自己,无处安放。
⑧《怪兽都聚在一起》 故事妈妈、导护妈妈、爱心妈妈,是小学常见的校园风景,母亲对孩子的热情投入,仿佛燃烧的星星,照亮了每个小朋友。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母亲的保护过度,强势介入,“好母亲”变成魔怪,介入他与同龄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母亲炽热的爱,让汉伟成为友情的绝缘体,被世界放逐,终而自我放逐,“随便你”“都可以”成了他的口头禅与人生注解。
⑨《高材生的独白》 高才生的母亲想要明主,却还是成了“虎妈”,以否定代替赞美,逼迫女儿更上层楼。她阴晴不定的情绪,强硬的做派,优秀的大女儿情感淡漠与她隔阂重重,偏激且愤世嫉俗的小女儿成了她不愿谈起,又抹不去的痛。
每位母亲都用力过度,为孩子规划人生棋局,落子方位、下棋节奏,都由母亲的意志控制着,书中的孩子,因而都有着哀伤的灵魂。
这些母亲,甚至都不知何时丢失了自己的孩子。然而,作者并非意在建构“妖魔化”的母亲形象,她以一个介入者的温柔眼睛,穿透这些母亲的生命底蕴,悲悯她们身上来自父权家庭长年未愈的伤痕,有的甚至还身处“伤痛进行时”之中。
……
不曾被好好疼爱,又如何懂得爱人?
还未在伤痛中痊愈的妈妈,又要承担起养育子女的重任。
局内人&局外人
作者吴晓乐很会说故事,每个故事的开场,以一句去脉络化的话语,铺设一条时空甬道,让主角现身引路,点燃故事的灵魂。
淡描实说,却高潮迭起,每一则故事,都让人不禁鼻酸,想要落泪,她的文字简洁、朴素、精确、有韵味,灵活调度场景,画面感、戏剧性饱满。
但是本书真正动人的原因,是作者曾深深地走进这些孩子的生命之中,对孩子的教育深刻而理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她在局里,听得见孩子们青春生命里的幽微哭泣声——苦痛、无助、畏怯、愤怒、欢喜、欲望和绝望;看得见他们或沉沦放逐或与至亲激烈恶斗的惨状,她挺身而出时,却被斥责为“局外人”,因为她只是人家花钱雇来的“契约劳工”,她随时被检验,也随时可以被替换。
她陷入了尴尬的处境,是要参与其中,还是保持距离?对于受苦的生命体,她还是忍不住不断观察、介入、批判、自省。孩子们的秘密与伤痛,已经黏附在她的灵魂中,她写成故事,让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文末,她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孩子们的故事放在一起。我们看到了她和勤劳、努力求知、言传身教的母亲温情脉脉的一面,生活清苦,内心富足,未来可期。
作者毕业于台大法律系,却因不喜欢最终放弃司法考试,善于和孩子相处的她做了专职家教,现在又成了专职作者,小说还被改编成热播台剧。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贫困并不可怕,喜欢和热爱,也能另辟蹊径,成就自我。
我们的孩子是独特的自由魂灵
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他们身上流淌着我们的血肉。
我们孩子又不是我们的孩子,更不是我们的所有物,他们是独特的自由魂灵。
当父母不是一成不变,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但这话说来简单,做到却很难,父母,说到底也只是有需求有欲望的凡人。
呱呱落地时,我们触摸孩子柔软的掌心便知足,只求健康平安快乐;上学后,我们开始希望孩子不要落后于他人;工作后,我们又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
养育孩子,天伦之乐,什么鬼?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一切都要在可控范围,临摹他人的成功经验,追求世人眼中所谓的理想人生,圆父母未竟的梦,溺爱顺从、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在养育之路上,越走越偏。
我们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家”原本应该是温暖安全的港湾,不是刀光剑影的江湖,更不是逐利的商场,你死我活的战场。
金字塔顶端,永远只有少数人,一个班级考第一的,也只有一位。
我们被快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携着向前狂奔,我们忘记了个体的差异,有人适合奔跑,有人适合爬山,有人适合跳高跳远,有人适合游泳打球……
愿意走的路,平凡也能生出惊喜和奇迹;勉强走的路,死气沉沉毫无盼头,再大的意志也会被消磨。
就算成长带着阵痛,我们也要不停成长、蜕变、成长、蜕变……降低身段,学会温和,无条件的爱,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提防用力过猛;要在千万种育儿方法中,找到适合孩子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结合孩子的意愿,扬长避短;我们要护他们周全,又要学会放手,由紧到松,直到目送他们展翅翱翔。
我们的孩子,终究要成为他们自己!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看到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听到他们口无遮拦的童语,便觉得阳光灿烂。他们对新事物满怀好奇心和浓浓的求知欲,仿佛伴着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日渐成长。我也仿佛得了力量,满心欢喜,和他们一起看日出赏日落,晴天时奔跑,下雨时看雨,起风时听风的声音,雾来了找寻雾的源头,彼此分享着每天的快乐和烦恼。
成长路上,磕磕绊绊,我免不了咆哮、焦虑、鸡飞狗跳、一团乱麻,但我也学会了自省,尊重孩子,就像他们可以试错一样,我也会犯错,我们分析错误,相互鼓励,在错误中求知求解,在思考中碰撞着前行。
学习和成长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是一辈子的事,用心陪伴,爱和勇气,坚持和信任,在心中点亮亲情的微光,懂得在生活的细微处表达爱,让孩子们在爱的滋润下,自由呼吸,快乐前行,见证彼此的成长,这些,都是我想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