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之神》是由我自己选择,然而现在有点说不清是否后悔选择了这本。
客观的说这是一本能带给人强烈体验感的书,很厉害,但这样的体验并不是很令人愉快。
这是一本会令人感到明确的“不适感”的书。
作者对于家乡的“恨意”表达的很明确,这样强烈的感情几乎要淹没那些天性中对“爱”的信任与期待。她几乎在每一个赘述的细节中都在咆哮着
——走开,不要靠近这里,它已经死了。并且再也不会活过来。
从没有哪次的读后感作业会比这一次更让人觉得痛苦……并且是苦于一点都不想回忆起那些被书评中称为“美妙”的情节。作者下笔的一切都带着一种混沌的色彩,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污浊白内障眼睛。似乎是不带一丝感情的在讲述,却又难以忘怀那些曾带来伤痛的恨——即使那之中曾经有爱的痕迹,她更愿意把那些残骸烧掉并丢弃。她的记忆精准而残酷,包括昏黄肮脏令人不快的体验,也包括小心翼翼求得的依赖,一一重现后,最终像火车站的垃圾堆那样混杂不清,并弄脏了靠近它的小女孩。
作者选择了一种繁杂而困难的叙事方法,将一整个时间轴打碎重组,令我想起了破旧袜子上细密的针脚,往前往后不断穿插,最终让线的走向再也看不清楚同时也让空间完美融合在一起。好在由于一些不可抗原因读这本书使用的是集中了两三天看完,不然大概间隔十天半月肯定会把故事忘得一干二净——事实是即使集中了时间来看,我仍然在打开新的一章标题是感觉到恐惧。就算你猜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即将带来的结果,也根本猜不到作者下一章打算从哪一个针脚开始讲起。同时还有另一个带来阅读障碍的问题,描述实在太繁杂冗赘了,真的太影响读书体验了。适当的加强氛围渲染在作者手里似乎带了点宣泄的意味,不管不顾的倾斜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像梦游的洪水一般涌来大面积的铺陈,过分了。作为我个人,后半段基本是抱着一种放弃了我不挣扎了您写的开心就好随便吧我看还不行吗——这样不太合理的心情阅读的。而最后几章作者仿佛猛然惊醒,忽觉截稿日已到,不能再啰嗦了,才迅速切入正题。而最后这几章的表现才让我又重新觉得这本书还有点读的意义,单从文笔来说。
而关于故事和情节,用于宣泄的一些场景确实如她所愿的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感和极深的印象,并不舒服,但确实力道很足。伏笔埋的遍地都是可能有点反效果,到最后慢慢串联线头时引爆的果实太多,已经分辨不出来喷溅的果酱到底是哪一只罐头里的了,只能挑喜欢的浅尝一下。关于爱情,我几乎想高呼——这故事到最后才抖落干净的几段爱情都太茫然无措,几乎令人质疑那是否是爱。源于对生命的渴望,源于异于日常的吸引力,源于童年手指碰到手心蔓延开来的莫名情愫,源于来自一体的的共生感。有种奇妙的失真感,似乎能用一些理由——比如“那只是拼死了在反抗被兜头盖下的命运的黑纱”——来一一驳斥。剩下的只有对“索求”的绝望,在压抑中被丢进火葬炉,化成灰烬。
正如同作者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这个年纪不老,也不小。是可以活着的年纪,也可以死去。”
克朱玛丽雅是最幸福的人了吧。虽然收入会被抢走,但没有每天暴揍她的人,没有想要得到的东西也没有无论怎样都得不到的东西,只要她愿意,她就可以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被生活所满足——她愿意。
会这么想的我也是被一度卷入那个令人毫无念想的世界里了吧。
期待下一次的选书,希望是一本能带来快乐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