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约好12月24号早上去医院,妈妈告诉我说最近嗓子不舒服,早上起来喉咙里偶尔会有血,需要去医院看看,起早还真是难呀,想着妈妈快到了,赶紧洗漱到约定好的地点。
从约定好的地点到医院还要2公里路程,妈妈提出搭出租车,可现在是早高峰,没有搭上,就说走吧!心里想的是走走可以锻炼一下,妈妈不喜欢走路的,平常妈妈也不怎么运动,不过心里这么想的,还是没有抵不住关心的意识,向妈妈提议一起骑共享单车,问了两遍看妈妈态度不坚决,接着走吧!
走在路上我问了妈妈嗓子哪里不舒服,是去检查嗓子吗?妈妈回答是要去体检,看看是不是身体其它地方出现毛病,引起嗓子不舒服,去医院主要是做个全身体检。我这才明白过来。
因为妈妈前几天告诉我的是嗓子疼,我上网查了要挂耳鼻喉科,查到医院的公众号网上预约挂号,但没有医疗卡暂时办不了预约挂号。现在想想幸好没有预约挂号,浪费钱还没做对事,是自己不关心妈妈,不愿意和妈妈多沟通,可以这样问;妈妈是要去住院挂什么科呀!准备去检查什么,或许有些不必要的误会就会减少。
走着走着到了医院,不需要办医疗卡,就可以直接去体检,到了体检楼层护士拿出文件夹,让你挑选A、B、C、D、E、F六种健康体检套餐价格从六百起步到五千多,还有专项体检有妇女专科体检、血液检查、婚前检查疾病检查高端套餐。
妈妈看着本子,我读了套餐上面需要检查的项目。妈妈选择了B套餐加上妇女专科体检。
看到体检套餐时候,立马就想起最近学习到,薄世宁老师科学体检讲座,里面讲到了体检会遇到的“坑”,还有很多人对于“体检”这个看着很普通的事有很多误区,下面就把薄世宁的科学讲座的内容写在下面,对你去医院体检有大大的帮助,干货哦!
有的人做完了体检,拿到体检结果之后,哪些问题需要去医院,哪些问题需要干预,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有的人会认为,每年体检似乎也没有什么用。而且,周围经常有人每年体检,但还是得了晚期癌症。老师的这门讲座,给大家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拿来就能用的解决方案。
这场讲座分成三个部分:
1 .体检有哪些误区?哪些项目是坑?
多数人都知道体检应该做,但是很多人把每年的体检当成例行考试,认为只有及格就行。一些公司的白领认为,用单位免费提供的体检套餐就可以了。
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会认为,越贵的体检套餐越好。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身体没什么毛病,拒绝做体检,认为查出来有问题反而死得更快。
你看,这些都是思维误区。另外,现在体检商业化,为了追逐利益,在体检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坑”。
第一个坑是,把PET-CT当做查体项目。
很多人去国外做高端体检,都把PET-CT当做筛查项目,认为用PET-CT扫描全身,如果没有发现癌症就可以放心了。其实,PET-CT从来都不是一个体检项目。在医院,医生用PET-CT来寻找病人全身各个部位的肿瘤,是给已经出现相关疾病的人做的检查项目。不仅贵,而且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也大。
另外,没有证据表明PET-CT扫描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PET-CT扫描既不具有易感性,也不具有特异性,它还给患者带来大量风险,包括不必要的检查、过多的放射暴露以及很高的错误率。另外,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
另外,有些体检机构号称只用一滴血,就能查出所有癌症。还有机构号称用生物电,就能够查出上百种病。这些都是为了盈利的项目,也是“坑”。
还有,只要是建议健康的人查性激素、查骨密度,如果不是为了治病,这些项目即便查了也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不推荐。
2 .癌症发病情况与体检的关系
其实,很多人对体检仍然抱有很大疑虑,不知道体检到底有没有用。我先不回答你,我们先看看中国癌症发病的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在我国平均每年有430万人被诊断癌症,平均每天至少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至少7个人确诊。
在看我国癌症发病年龄。在40岁之前,癌症发病率非常低。到了40岁之后,曲线突然快速增高,到了80岁左右癌症发病率打到高峰。
为什么癌症从40岁开始高发?需要了解癌症的发病机制,癌症最大的高危因素,不是环境,而是年龄。因为年龄越大,人体细胞分裂次数就越多,基因发生突变的次数也就越多,使得正常基因转化为癌症基因的可能性也越大。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患癌的风险之中,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所以,得大病尤其是癌症,不仅是个概率问题,更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把握好开始筛查的年龄很重要。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常规体检经常查不到问题,可是等出现问题了再去医院检查,就已经是疾病中晚期了呢?
原因是人体具有强大的代偿机制。身体某个部位出了问题,这个器官剩余的组织会加大工作力度,代替出了问题的部位工作。所以,几乎所有的慢性病在早期都没有症状。
等到发现症状了,也就是说明身体代偿不动了。这时候再去医院检查,就已经是疾病中晚期了。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舒服就是没病。
所有的慢性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历了几十年、二十年的慢性发展,然后突然出现的。这也是需要开展筛查的理由。
接下来,我们讲讲美国癌症病死率的情况。
先看一篇今年1月份发表的权威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临床医生肿瘤杂志》),这个杂志是医学界大神级的刊物。
图一,是美国1930年到2016年癌症病死率趋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癌症病死率在1991年达到高峰,在1991年之后,稳步下降。
图二,是美国男性癌症病死率趋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癌症病死率下降趋势最明显的是肺癌(红色曲线),从1991年到2016年间,大约下降了48%。其次,是前列腺癌(棕色曲线),从1993年到2016年下降51%。结直肠癌(蓝色曲线)从1970到2016年下降50%左右。
再看女性。
图三,是美国女性癌症病死率趋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女性癌症病死率下降趋势最明显的是乳腺癌(粉色曲线),从1989年到2016年下降40%。其次是肺癌(红色曲线),从2002年到2016年下降23%。
那么,为什么在很多国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同时,美国做到了癌症病死率稳步下降呢?
专家分析认为,美国癌症病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严格控烟。
第二,治疗的进步。很多类型的癌症这些年有了更好更新的治疗方法,比如新型化疗方案、癌症的靶向治疗药物,以及癌症的免疫疗法。
第三,开展疾病筛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治疗。
如果能在疾病早期发现,治疗效果要更好。但是一旦到了中晚期,不仅治疗效果差,而且花费大,病人还要遭受巨大的痛苦。
就拿发病率、死亡率第一的肺癌来说,如果在最早的I期肺癌发现并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治愈率92%。但是一旦到了晚期IV期的时候再治疗,治愈率接近0。
我们国家的情况是,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16.2%,远低于西方国家。
再比如,女性最高发的乳腺癌,如果在I期发现并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如果到了IV期在治疗,5年生存率只有26%。
因此,通过这些数据你就明白了开展癌症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那么问题来了,查什么,怎么查?
首先,要根据我国癌症发病的种类,以及国际上推荐的筛查项目,制定个人的筛查方案。
我国男性最高发的癌症种类: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肠癌。也就是说,是以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为主。
我国女性最高发的癌症种类:乳腺癌、肺癌、肠癌、胃癌、甲状腺癌。
疾病筛查总结为三个原则:
第一,查体的最大价值是查小病。
我们每个人都走在生大病的路上,但是筛查的最大价值却不是查大病。刚才我提到,癌症晚期,病人遭受巨大痛苦,而且治愈率也很低。所以,筛查的目的不是查出晚期的大病,而是查出早期的小病,也就是查出癌症以前的病变。在小病阶段开始治疗,阻止它进展成癌症,这才是筛查的价值。
第二,科学的筛查项目是通过循证医学和大数据得出来的。
推荐的筛查项目,都是经过循证医学和大数据得来确切、可行、能够让你明确获益的筛查方案。
第三,查体后管理的重要性大于查体本身。
很多人觉得查体就像考试,通过了就行了。对于检查结果不重视,拿来结果要么自己看不懂,要么不主动去干预这些小问题,如果这样,查了还不如不查。
明确了筛查原则,接下来,开始筛查的年龄,既然是早期筛查,应该从多大年龄开始做呢?目前世界范围内,包括我们国家的指南推荐的筛查年龄都在50岁以上。
但是我刚才提到的几种癌症,这些年都有发病提前的趋势。所以,越早发现问题,获益越大。
所以建议第一次精准疾病筛查的年龄在40岁。
实际上,国内游很多专家也都呼吁尽早开始筛查,尤其是对于具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对于这样的人群,而且家里面有直系亲属患癌,建议病人的子女把病人发现癌症的年龄减除15岁,作为子女开始筛查的年龄。
最近德国国家中心发布公告称,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异父或者异母的兄弟姐妹患有结肠癌、直肠癌,有这样比较近的直系血缘关系的亲属有癌症病史,专家建议这部分高危人群的初始筛查年龄提前到25岁,从25岁开始定期接受肠镜检查。
查什么?说完了筛查年龄,应该查哪些内容?
通常无论去医院查体,还是自爱体检机构查体,体检套餐已经包含了比较全面的常规查体项目。那么,给你设计一个最容易忽视的,并且常规查体套餐里未必能够覆盖的项目组合。
对你来说,这是最经济、高效,并且获益最大的筛查建议。
把这些筛查的项目总结成“123”:
1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
2种病毒:HPV病毒、乙肝病毒;
3种必要检查:男性要查肺部低剂量CT、胃肠镜、前列腺超声+PSA;女性要查肺部低剂量CT、胃肠镜、乳腺的超声或者钼靶。
这些项目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推荐的早期筛查项目,可以筛查胃癌、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这几种癌症早期治疗效果都非常好,早期发现并治疗甚至可以达到长期生存的效果。
而且最关键的是,很多问题可以在变成癌症之前的阶段,也就是癌前病变阶段筛查发现,这样是可以完全避免进展成癌症的。所以,这些筛查的获益很大。
接下来说说这些项目怎么做。
先从幽门螺旋杆菌说起: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所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治疗。有些观点认为幽门螺旋杆菌不需要治疗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不治疗,那也就没必要查。
人的胃是非常强悍的器官,胃酸可以杀死几乎所有进入胃里的细菌,唯独幽门螺旋杆菌除外。
一方面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分泌碱性物质,中和胃酸,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幽门螺旋杆菌表面有一根长长的鞭毛,可以帮助它钻到胃粘膜下面,引起慢性炎症,炎症时间久了就会转化为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查呢?通常,在体检的时候需要空腹喝药,做碳13呼气试验。如果胃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细菌就会和这个药物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尿素,通过呼气检测尿素的含量,就可以查出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这个试验无论是假阳性率还是假阴性率都很低,敏感性、特异性都很好,而且操作比较简单。
所以,建议18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做这个检查。而对于未成年人,即便这个检查查出有幽门螺旋杆菌,由于治疗需要服用2周的抗菌药物,这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远大于成人,所以不推荐未成年人做这个筛查。
另外,如果是经常有口腔异味、胃部不适、反酸嗳气、有消化道癌症家庭史,以及有不明原因贫血的人,更应该检查幽门螺旋杆菌。
很多人说,现在中国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这么高,而且经常聚餐,在一个菜盘子夹菜吃,我治好了会不会再感染呢?
其实,只要治疗后确实消除了,再被传染的几率很低。而且治愈后获益终生,代价和效益相比,还是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通常在医院,医生使用四联疗法,让病人口服2周药物,多数对药物敏感的人群可以消除幽门螺旋杆菌。
接下来说说用胃镜肠镜筛查胃癌和结肠癌、直肠癌。无论是胃癌,还是结直肠癌,早期都有癌前病变。比如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最常见的就是腺瘤性息肉。
肠道上的息肉从一个小腺瘤越长越大,最后会发展成为晚期结肠癌,这个过程大概经历了15~20年的时间。如果能够切除早期的息肉,那患癌的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
薄世宁医生个人也从40岁开始,每3年做一次胃镜,打算5年做一次肠镜。薄世宁医生有个朋友是浙江金华人,女性43岁,有一次在出国旅游前,听说周围有人得了结肠癌,这个朋友自己吓坏了,也去做了结肠镜。查完发现竟然不仅有肿瘤,而且已经是结肠癌晚期,结肠癌肝转移。她随后做了手术,但是手术后第二年就发生了盆腔转移,她只生存了2年,非常可惜。
所以,早期开展胃镜肠镜的筛查非常有必要。如果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初筛年龄提前到30岁。
这张图就是切除息肉的示意图,小的息肉在做胃镜肠镜的时候,可以直接用钳子夹下来,如果是比较大的息肉,体检后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关于胃镜肠镜,特别强调四点:
第一,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切除就没事。
第二,多发性息肉可能和体质有关,需要定期复查。
第三,如果做胃镜肠镜没有发现问题,没有胃溃疡,也没有息肉,那么就不用每年都查,每3~5年筛查一次就可以。
第四,只要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见到息肉就切除,那么就可以避免多数的胃癌和肠癌。
到这里,就讲完了幽门螺旋杆菌和胃镜肠镜,这是为了筛查和预防胃癌、结肠癌、直肠癌。
因为内容太多,放到下篇,可以短暂的做个休息,接下来的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