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快与慢》中,丹尼尔·卡尼曼向我们阐述了人们的两种思维系统——一个是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的感性系统,另一个是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性系统。如何把两种系统结合,是困扰我们很多人的问题。
我们一直希望通过理性系统来控制感性系统,但最后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在这许久弯路过程中我们纠结、矛盾、痛苦。最后发现越想无视负面情绪、挣扎或摆脱而强行转变,越会深陷其中,时时被负面情绪干扰,不能全身心专注到问题的解决上。
耳边再一次响起小乐老师在持续复盘力课程里不断强调的那句“要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之前一直不清楚该如何解决心情。最近才渐渐意识到心情是不能去解决的,因为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它消失。它只能被转化,而且方法简单的出奇:就是和自己待在一起,独自静坐,感受情绪的存在和流动。这时我们便会发现理性系统和感性系统从来都不矛盾,只要让它们各自拿回属于自己的主动权就好了。
对于节后开启青岛国际项目的事宜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前两天接到李校的一条信息“这几天如果有空,站在青岛负责人的角度做一版关于青岛的运营方案,其中涉及团队、招生、绩效和时间安排等。”信息最后还补充一句“把学的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落地吧!”
初看这条信息内心是抵触的,对方明知我的经历,还让我先做份全面的方案?青岛项目负责人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一直最怕的就是做这种没有把握的事。纠结时脑中浮现出了疗愈公益课第四节《平衡、接纳、平静:正念生活需要自我成就》里面提示的: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抵抗情绪。
我觉察到了自己这个抵抗的念头,并关注到抵触情绪背后是恐惧和自我怀疑,担心不能做好。但随后自己又笑了,如果放在若干年前那个不具备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沟通疲软、逻辑思维混乱的我来说,是应该恐惧的。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我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自己,那我到底在恐惧什么?我看到自己再一次不知不觉陷入了过往的剧情中,我决定修正妄想。
我感受着这份恐惧和自我怀疑,开始选择独自静坐,陪伴自己,让内心逐渐平息下来,然后重新思考这件事:对于一个青岛项目负责人,我确实已不再是一个助理的身份。这两者的区别是担当和对于目标的清晰。我确实应有来源于目标的思考,虽说这是自己曾经极其欠缺的能力,但在今今乐道两年的复盘文化熏陶下,早已开始具备围绕目标思考的脑回路了。
想到这点我发现恐惧和自我怀疑逐渐消退,反而变成了一种平静,并专注地开始围绕这个任务去思考:我再一次重回国际教育之路,作为项目负责人,到底要给我的学生、教师团队、家长带来什么?
这个问题被提出后,我的大脑如上了发条的机器开始飞速旋转。国际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最重要的区别应该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在保证基础知识和规则意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要让孩子自主成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允许孩子在探索和错误中成长、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打造学生的阅读氛围。以理解倾听取代责备、以家长、学校、学生群体共建来打造学习成长共同体。在文化方面鼓励孩子有多元的思考视角和更强的共情能力。
而这些目标绝不是一个简单口号就可以实现的,教育本就是身教重于言传的。它的实现更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团队,齐力打造!
事情就是这么有趣,当我平静下来后思路便有如泉涌。更多的信息进入我的脑海。我突然发现:在沮丧、恐惧、焦虑、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下的思考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思考。那是妄念纷飞,是把自己的偏见和固执又做了无数遍梳理,我们依旧会在情绪泥潭中兜兜转转,但当我们平静之后,清明的思考便会显现,这份思考会给我们方向,给我们智慧,给我们力量!
突然想到这幅图片!是啊,我此刻就需要站在未来回观现在,如果未来一切都达成了。那么我现在应该有对未来达成的期待和整体清晰的思考,这思考犹如一条路。精心设计这条路上自己已有和未有的,把已有的发挥好,没有的建立起来。我突然意识到学习的落地不就应该在这条路上嘛!在这条路上学习、实践和调整,最终让我们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我的整体准备思路已经出来了——
1、整体目标要自己思考,这源于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教育,在现有的雏形思考下继续深入;
2、招生方面可以咨询原来我的黄金搭档肖肖——她是我原来上海国际学校的招生主任,这方面经验丰富;
3、教学方面可以咨询我的教育之路启蒙人忻校长——他是上海一位老校长,资历深厚,对教育教学认知极深,对学生教育热情极大;
4、团队配置和绩效、运营目标及落地时间节点等,是需要我结合整体目标进行研究的。
5、整体文件的书写可以参考之前国际学校的文件;
6、备注: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自己学的复盘、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思想;
结合PET父母效能训练和TET教师效能训练;
结合写作营的一些思路打造包容性强、鼓励为主、交心的教学团体;
结合《新父母成长联盟》风华老师的方式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共建、头脑风暴的家长群体;
结合设置吐槽大会、交流会、创意会、务虚会、务实会等;
结合之前已经应用的节点反馈机制;
有了这样整体思考,要做的步骤先后顺序也变得了了分明。确实,一份方案的准备其实要占据90%,书写只是最后的事情。
教育这样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传承事情,在我看来:
它更像一根传导线,只有上至校长想明白,并身体力行带动整个团队去做,才能影响到学生在这样的方向上前进。
它不像木匠造桌椅,更像是园丁种植花朵,是悉心地照料和影响。
相比对错来说,它更看重的是合适与否。它需要我们心与心的连接和触动。
幸运的是情感链接我已在最近的文字写作中重新获得。我相信只要心怀未来,带着真情实感,用同理心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背后的真实需求,便能朝实现“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的爱的教育又进一步。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