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读者,向作家刘墉请教过类似的问题。
他在信里说,他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想跳槽到另一个行业,但又怕新工作也干不好,所以现在很迷茫。
刘墉在信中回复道:
“我们常常在排队的时候,排在这条线觉得那边人少,就跳到那条线去,结果你在跳的时候,那边就有别人过去了,你不见得快,搞不好还变得更慢。
今天你放弃了这个工作,去换另外一个工作,你是不是会加倍努力?
换个角度想,既然能在另一个工作上加倍努力,那你在现在工作上加倍努力,是不是也能有不错的表现?”
如何做好选择
亚洲首富王健林在节目中说起自己当年下海经商,在第一笔旧城改造的业务中赚到了一千万,回去就义无反顾地把政府职务辞掉了,谈起挖到第一桶金时的幸福和满足,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
人生的第一桶金还是很难赚的。
但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桶金赚来了,其他的就没那么难了。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王健林依旧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职业,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功。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王健林,都适合创业,有的人就适合安安稳稳的工作。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以及类别,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持之以恒的努力
说到坚持,让我想起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30岁开始写作,60岁开始跑步,希望自己以后的墓志铭上面能写着写作兼跑着。
能让他坚持这么久的原因就是“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一个人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村上春树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也没觉得自己有写作的才华,而是突然觉得应该把某些事情写下来。于是便去行动了,而且一直坚持下来。
当然跑步和写作都会遇到困难。
春上村树每天坚持在大街上跑步,并且每年都参加马拉松,在1996年,他第一次参加了100km的超级马拉松后,精神上的虚脱让他对跑步没有了自然的热情,他陷入了失望之中,但无法低抵御他骨子里对跑步的热爱。
想要走出失落就必须每天坚持练习,慢慢的从失落中走出来,恢复常态。
写小说和跑步同样也会遇到困难,他也希望自己通过跑步而缩短文学上的焦虑。坚持体育运动,调整和争强体力,可以写好小说。
在村上春树的世界里,写小说和跑步都是他深入骨髓的钟爱。
选择所热爱的,热爱所选择。
他说:
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觉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即使跑步会有疼痛、写作会有失落,依然对自己热爱的事情保有足够的热情。
这就是我们一直生存下去的原有动力。
你不是无可取代的
地球离开谁都会照常运转,我们很渺小,渺小到无法去改变世界、改变国家、改变家庭。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让自己拥有谦卑的心态、让自己拥有学习能力、让自己拥有创新意识。
高速公路收费员安安稳稳的工作,每月拿着几千块钱的收入,突然之间自己的职位就被抢走了,而且是被人工智能抢走了,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工作。
很多人在安稳的时候忘了居安思危。
人工智能的时代会让很多机械化的工作被取代,但人工智能永远取代不了的是人的大脑。
写在最后
人总会有迷茫阶段,可以迷茫一阵子,但不要迷茫一辈子。
要学会在黑暗中寻找光亮,在遇到困难的瓶颈阶段,从小事开始做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并用心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