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超时空同居》我可能感叹于玛丽苏式的情节,;也可能惊叹于徐峥、陶虹、于和伟精湛的演技,让电影带来阵阵欢笑;也可能佩服苏伦导演模仿《盗梦空间》,并补上陀螺停止旋转这样一个结尾,也算为盗梦迷想出了一个合理解释。但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还是最后悲剧性的片尾,它将美学展现给影者。
电影以女主消失作结,有人看后咂咂嘴道,这就结束了?我不禁莞尔,若电影再补上男女主二人再次相遇的画面,结局或许暖心,但意蕴绝不悠长,不会令人回味。这正是悲剧美学的魅力所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为什么不招现代人待见,而《红楼梦》却能贵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呢?皆是因为传奇小说都是围绕才子佳人这一主题,结局是好,但不具有悲剧美的冲击力,终会被时代抛弃。《红楼梦》则不同,笑声与哭声夹杂其间,而且人物的性格也是多重组合,这更增添了人物的悲剧命运。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之所以能在众多续写本中脱颖而出,这肯定离不开最为著名的情节——黛玉之死,这是一场悲剧,人物在反抗中消亡,但更加凸显出反抗封建的主题,使得经典更具张力。
合家欢的主题影视曾在中国大行其道,而现在它们的收视率和票房却是大大的缩水。这并不是说社会需要负能量,而是将悲剧艺术融入到生活的一种体现,将束之高阁的高雅文化转变为下里巴人的文化,让人们能产生一种共鸣,细细反思品味,从而促进社会正能量的增长。
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曾说,戏剧也曾使我迷恋,剧中全是表现我痛苦的形象和激起我欲望的形象。没有人愿意遭受苦难,但为什么人们又喜欢看悲惨的场面呢?他们喜欢作为观众对这种场面感到悲悯而且正是这种悲悯构成了他们的快感。这不是可悲的疯狂又是什么呢?因为一个人越是受到悲伤情节的感染,就越难摆脱这种情绪的控制。
悲伤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它也许会刺伤你,但你不能否认它对你生活的作用。美无处不在,悲剧也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