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所国内知名公司来学校招聘,本来抱着极大的热情参加面试,没想到面试官态度傲慢,问题较真,半小时的面试聊了十五分钟就要打发我走,俨然一副面对国内三本特招面试生的态度。想到几年前我还经常给小伙伴洗脑劝他们学成回国,如今已经反转变成要我们担心无法适应国内的节奏了。
留学生这三个字经历几十年演变,从开始8090年代的出国必备视为天之骄子,到世纪之出留学生依然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再到北京奥运前后出国人数激增,鱼龙混杂,那时国人对待留学生的态度已大不如前。当年我曾在国内一所国有银行实习,对桌坐的是一个从康奈尔大学毕业的姐姐,工作不算出彩,但也绝谈不上糟糕,有一天经理来办公室视察,转了一圈没放一个屁,临走时就跟我丢下一句去美国有什么了不起的。
若说那时他讲这句话的口气还有些酸味,那如今留学生简直就是地摊上一抓一大把的节奏,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没影响。留学生无论优秀与否,全给你约等于富二代或小土豪。作为一个资深尚未海龟的留学生,我就想讲个段子。
F是我当年留学新加坡的一个学长,后来与我前后都到了美国。他本科就读于一所中西部州内旗舰大学,研究生毕业于纽约一所当年还不算烂大街的常青藤名校,家境富裕,衣食无忧,琴棋书画,当然不通。在比较富裕的家庭还能学习好而且不是被家长逼的那种,那基本算是真聪明。我就是假聪明,虽然小时了了,但都是我妈逼的。
那时暑期我去纽约看他,他已经快要毕业。趁着暑假在学校做夏令营辅导教员,每月大概拿两千多刀的样子。他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咱们吃顿好的。我反问他啥时候吃的不好了?他说纽约附近房租太贵,开车从新泽西进入市区每天过桥就是十多刀,车子一坏再坏,已经修不起,偶尔赶着去上课再来两张罚单。这么大了也不好意思天天跟家里要补贴,只能自己省。半个多月前在麦当劳一口气买了几十个汉堡,因为汉堡便宜又省时。他放在冰箱一天吃他三四个,已经吃了有十多天。他跟我说冰箱里还剩几个,我可以吃了,正好不浪费。
最后他说这辈子最不想再看见的就是麦当劳汉堡了。
几个月之后我本科毕业来到加州上班,你以为到了加州等着你的就是十几万的大offer,对不起,那是别人家孩子。我来工作就是两个目标,一是坚决不要家里钱(当然家里也没钱),第二就是都说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我偏要工作给你看,还得是有H1签证的那种。
事实证明打掉了的牙必须自己吞。当初为了办H1签证跟公司签署了保密条款,工资上几乎持平餐馆服务生。老板有一次安慰我道,你好歹是坐办公室,地位比他们高。我当时就想起了那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长衫的人!”
关键时刻汉堡又来了。这时候麦当劳又推出了两块五美金任选两款汉堡或鸡块的套餐,我每天下班不饿就是两块五,饿了就是五块要两份一共四个小汉堡,连同我的尊严一同吞下。后来我经常感叹在美国这么多年,我真的要感谢麦当劳,不然纽约街头又要多不少要饭的人。
后来我又发现一家名叫Wendy's的连锁套餐有一款便宜的沙拉,四刀多,我偶尔去吃一顿沙拉,就当响应我妈号召,多吃菜,少吃肉。荤素平衡,营养搭配。
你问我为啥不回国呢?为啥家里不帮助一下呢?为啥不去继续读书呢?
我简单的概括,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场升级版的北漂。
人们蜂拥般涌入北京,希望落地生根,希望有所成就。
北京那么多成功的人,本地的,外来的,可惜就不是你。你就是那个目前还睡大街的,目前还勤工俭学的,目前还为了理想的,目前还自怜自叹自娱自乐的。
你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失败,但是也不能放弃,也不能回家,过年给家里打电话还要说北京贼好再过五十年就能买房了,挂了电话却继续吃面。
如果你能理解北漂,那你就大概能体会真正留学的感觉。
我们这伙儿留学生,既要抵抗被富二代腐蚀生活,又要防止被美国同学拉低智商,搞起专业技术还要跟国内学霸硬碰硬。我勒个去,不想再说下去了,我得去学习了。
在这岁尾,就祝所有回不去又留不下的留学生,祝大家大年三十没考试。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