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京京 寸铁学号:233号
说来有趣,听完了寸铁培训营的第一堂影评课,我的最大收获在于,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缺乏结构化思维的能力。
在讲师的课件上,我看到电影元素的思维导图后,一下子有种开窍的感觉。曾经,碰上自己喜欢的电影或剧集,也有冲动想写点什么表达自己,但每每都是无数个凌乱的想法堵在胸口,不知如何理顺与下笔。久而久之,我给自己盖章,擅长叙事而不擅议论。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就是这么认识自己的。大约十年前,在琅琊榜小说刚刚完结时,我和一帮二次元小伙伴就整天被迷的不行。那时当然还没有火得一塌糊涂的电视剧,我们只有在贴吧自娱自乐。但我愣是能够给萧景睿写篇两万多字的番外,也没信心写一篇书评。同样是那种感觉,无数凌乱的想法堵在胸口,不知如何理顺与下笔。
而这节影评课后,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脑中对电影或书的元素有一个像今天这样清晰的认识,那我这些凌乱想法,岂不是就可以抽丝剥茧,逐条归位了?
而像寸铁影评课这样,一上来先给我们搭建一个有关电影的系统性知识框架,这就是在帮助我们形成一种写影评的结构化思维,从而帮助我们在面对具体一部电影时,有效处理大脑中的纷杂零散的感想与信息,然后顺利找到自己所需的下笔入口。
我相信,经历了这一过程,最后我的影评成稿,即使受限于自己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精彩,也不至于出现一些诸如主题零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之类的低级问题了吧。
我还相信,大神们在写影评时,应该也是遵循这一思维过程,只是他们已经熟练而极快,思考的重点已经在于如何提炼自己的独特观点。我作为小白,则需要对此进行刻意练习。而这正是我之前所没有意识到而缺乏训练的。也许,我并不是不擅长议论,只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其实再仔细回想下,当年做学位论文时,也曾经被导师训练过结构化思维呢。可能愚笨不知变通,我竟然没想过学术写作的思维方式也可以用来指导普通写作,或者干脆就说是懒惰,只觉得随便敲几行字写点东西玩玩就行,懒得从方法论上建立对写作的科学认知。
好在现在开始还来得及,想到这,对自己有了更多信心,也好期待后面的其他课程!
ps: 突然联想到结构化思维,也是以前在知乎看过一篇很干货的介绍文章,重新找出来附上链接,供参考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圈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