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徒婉儿
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赘述。
说一说我的搬家史吧……
搬家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生,会有那么一两次。一次没有的,就是结婚生娃还跟父母住的,不聊,不管父母贫穷或者富有,这种行为,个人观点都是没长大,不独立。还有一种搬家,是自己的房子,从开始奋斗的小房子到发家致富以后的大别墅,这种也不讨论,因为这种搬家准确来说是类似动物的迁徙,轻装上阵,人到,家就齐活了。
今天要说的是开头提到的孟母三迁。第一,为教育和孩子成长而搬家。第二,每次搬家都是原窝端,一点不剩的彻底清空。
我大概数了数,我搬过七次家,可能预计还会有两次在等待我……
第一次是孩子一岁,为了孩子更大活动空间,更好学会走路,空气环境更好,从市区搬到五环外,让孩子在风调雨顺污染减少的蓝天白云下自由成长一年多。这是肆意的成长,贴近大自然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认识小花小草小蝴蝶小金鱼的美好。
第二次是孩子两岁八个月,搬回市区,为了孩子上幼儿园同时接受双语教育。房子跟幼儿园同一个小区,走路3分钟到达。每天上班下班都能看到孩子,接送极其方便,孩子幸福快乐成长四年,学会了轮滑,拉丁舞,跆拳道,游泳,画画。
第三次孩子六岁,为孩子上学,搬家到西城。走路到学校15分钟。房子接手后我们仨彻底粉刷,清理,安装家具,隔断,百叶窗,窗帘……很遗憾,房东一次顺路看到房子保持的极其完好并完善,动了心思,合同未到期单方解约,收回房子并出售,我们不得不短期内迅速找房子,搬家。
第四次孩子二年级中,搬家到距离学校10分钟路程的房子。房子很小,但是我们仍然满心热情收拾打扫干净,幸福生活学习。很不巧,职业是医生的房东也言而无信,在房价上涨的时候欲望战胜承诺,卖掉房子后才通知我们搬家。虽然这哥们后来跟我成了朋友,但是丝毫不妨碍我鄙视他视粪土两眼放光的行为,虽然不至于质疑他的职业操守,但是金钱大于一切的行为还是不能原谅。
第五次搬家,孩子四年级,学校距离家走路35分钟,坐车加走路20分钟。房子虽然老旧,但是贵在南北通透,又不高。社区环境不好,但是是第一排,楼前环境尚可,乘车也方便。离开原因是房东公房私租,单位查房,想挣钱又胆小,我们又一次成为炮灰。
第六次搬家,孩子初一。这回彻底找了个好一点的社区,大家都是文化人,素质尚可,什么电动车自行车楼下停放,不用锁车,不担心丢。进了大院,就算踏实了。环境不错,旁边就是大公园。可谁知斯文败类说的就是文化人办龌龊事儿。房东不仅单方毁约提前出售房屋,同时不做任何告知,我们接到强行搬家通知到最后期限只有两周时间。从早晨中介上班到深夜十一点红月亮出现,一天二十套的房源,看得我跟先生累得精疲力竭,夜深人静,抬头仰望家里孩子留下的柔弱的灯光,想着孩子自己放学,做饭,作业,睡觉……坐在楼下台阶上,抬头望夜空,偌大的北京,我的家在哪?
第七次搬家,孩子初二后,新家距离学校骑车25分钟。很感慨,孩子大了,可以骑车了,不然真不知道每天打车/开车/坐车都至少40分钟以上的这条路,孩子要起多早。虽然大部分房屋都有我们过度保护而房东违约的风险,但是我们仨仍然爱护房间里的所有一切,不管住多久,都把它当自己家来维护,守护它的安全,卫生,整洁。
多次搬家,让我们仨更加团结,更加有担当,彼此更加相爱与心疼,感恩我们的三角形,稳稳的幸福!尤其是这次,孩子承担了他房间所有物品收纳装箱,他的房间几乎就是书房加办公室加卧室的工作量,特别棒的小伙子,利用学校时间完成作业,回家就投入紧张的收纳工作之中,深夜忙到十二点多,早晨六点二十就轻手轻脚地起床去上学,不打扰我们,就为了让我们还能多睡一会儿。
不知道一年后他考入哪所高中,也不知道我们还会搬家到哪里。但是不管到哪,我们都不怕。生命的意义可能就是在不停的追求完美中折腾。而任何疲惫在工作面前都可以忽略,这可能就是责任的意义。将非常态,变成常态可以挖掘人的潜质,让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有多大能量。我们为孩子尽力,未来靠他自己拼搏,彼此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