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这是西北秦腔的雄浑曲调和唱法。那一嗓子吼出来,吼出的是对前辈情感的崇拜;吼出的是对现世生活的情感寄托。能看出戏中的乾坤,是历经了生活的沧桑,阅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借戏,化人生之情感,给丰富的人生一抹色彩。
1
吾居住区祠堂迁址,管委会定以唱戏做祭天慰人,求迁徙之福。戏台便搭建于大路上,此路阔,因是主干道,有因修路,交通管制,场地开阔。唱戏的很出力,因为流行于大西北的秦腔本就像这黄土地和黄河瀑布一样的敦厚、清吼,台下聚集了不少的观众,很久不曾见这样的场面。驻足,一分钟的眺望,看着这座落于周边都是高楼大厦狭窄空间的戏台,另一种感觉……。
对情感生活的认知,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使我对戏很熟悉但有陌生。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社戏》文章,文章记载了作为孩提时应有的思维和行动,的却,于我当时也不过如此。我们所走的是旱路,因为靠天吃饭的缘故,四村八镇有很多庙,有庙也就有戏台,戏台和供奉神灵的庙对应,庙和戏台间的空阔便是戏院,露天的戏院,只所以空阔,因戏是唱与神灵的,离地三尺有神明,凡人借此机会便可沾于神灵的祈祷。大的庙会唱七天,因为庙大,香客自然不会少,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三五同行的中年人,有嬉闹不断的伙伴,不同的方位,但都朝同一个目标点。
做一个小孩是幸福的,特别是有爷爷、奶奶的小孩。因为本家兴旺,所以庙会的时候会来很多的亲戚,有因为奶奶辈的年长,一班人围在她的周围,拎着小板凳,拿着伞,一帮人,他们是去看戏和祭拜神灵,小孩们却是去找好吃的好玩的,深刻的欢笑,永久的记忆。
戏台的庭院虽然没有现代步行街豪华的门庭装饰,但吃、喝、玩耍的品种却是步行街不能相比的,没有大人般的顾忌,宁可吃的撑破肚皮,却还在搜寻着;没有今日看透事实的思维,也被别人的把戏欺骗着,也觉得很开心。记得的只是欢声笑语,记得的只是伙伴们争相说各自的所见所闻。
戏分午场和晚场,午场一般1点开始,晚场7点开始,一个场次至少2个半小时。名人效应,自古不变,但更要的是,作为读书识字很少或者没读过书的广大群众来说,戏文便是他们获得知古论今的依据,戏便是他们获得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每处戏都是讲述一个故事的开始和终结,蕴涵着做人的道理,而脸谱、神态更将这种道理深化于前来看戏的人们心中。
2
人与社会的关系,没有确切的解释,只有客套的语言,但都需要发展。人生几十年,少年的天真无知、青年的愤世嫉俗、中年的平稳沉着、暮年的叹息回忆。生既如此,奈何此生!
当这偌大的戏台放与这现代建筑的高楼大厦中时,没有了色彩的点缀,没有了耀眼的星,如此孤单。不知何时,我们便也如这戏台一样,儿时的欢笑已如隔世,亲情不应如此,友情不应如此,爱情不应如此,情为何物?
一友人曾说:学会享受孤独,你便离成功不远了!戏唱给人和神的含义:是在烘托一种热闹,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可当下雨天时,戏还要唱下去,但戏院却没有几个人,这大概就是戏的孤独!
儿时的信息传播不发达,换来的是去看戏,去接近没有水泥和石头阻隔的天地,今日的成长,却成了这房子的里的留客,知天下事,却不知乐!
戏唱给人听,所经历的生活不同,听出来的韵味不同,人生的轨迹也就不同。戏中人物的各种装饰打扮,就如我们的生活一样,总是充满着各种色彩,怎么样把这些色彩合理的调配,绘出一幅天人之作,使我们的人生多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