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路不走,我一开始看见这四个字,其实觉得很奇怪,朋友借给我这本书时,也着重提了这四个字。
见路不走——
每一个人,他在自己的人生行走一段时光后,本身会逐渐形成一部分经验和学习到很多知识,同时,伴随而来的也会有形成相对的固有模式,习惯性思路(认知盲区),照搬守旧的规矩,等。这些,那么,面对这些无效的东西我们需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就是解决问题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立场,坚持有效的,摒弃无效的,绝不因循守旧。
这样的观点,其实正常来说,很好理解。说一句“实事求是”或者“实践出真知”就一句话解释了。但是,实际上,并不简单,我们怎么提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真知灼见还是一家之言呢,我们确定要用的方法是最好用最应该用的,而不是陈旧理论应该丢弃呢,还是必须等结果出来后自动证明,可是,好的理论出现后会不会失效呢,再进一步,别人成功的案例一定适合你吗?这个方位未必,必须根据每个人情况具体来分析。
那么,其实也就是要实事求是了,但对很多人来说,“实事求是”说的越多,这句话越平常,更多的时候,甚至成了两方对峙时某一方先声夺人的表态,未必是真心懂且遵从的。
这个时候,见路不走,就成了更清晰的智慧。所有的看法,认识,习惯性,都成了你惯于一脚踏进去的“路”。见路不走,即停下盲目,放下想当然的心态,用觉察带自己前行。在结果前,我们唯一应该对标和靠拢的是规律,普世原则等。
然后,再聊下——条件可能
还是刚才的例子,别人成功的例子,是否可以作为自己腾飞的方法论呢?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说,是未必的。也就是说,可能可以,也可能不行。为什么呢?
其实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和事业成功的当下环境都是不可复制的,那么前提条件不同,用同样的方法论去做,当然就未必过得同样的结果。但是,如果在一条新的路上,你已经学会了“见路不走”,对所有方法既存疑又好奇,保持探索,这可能就是不断去选择最好的方法论。
当然,有人也会有疑问,就算这样,一定就能成功吗?当然。其实也是未必。见路不走,对标的是规律,是本质,是万事万物运行的系统。一滴水,从来无法击穿一块石头,但只要方法正确,可能性的结果就会跟时间一起。如果你做的事,已经遵循了条件可能,那么,未来一定会成功,所要注意得就是稳定和持续性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