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市区滨江一带向北遥望,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群山,如巨大的画屏,耸立在瓯江北岸,隔断你继续向北的视线。这便是括苍山余脉气势汹汹奔至瓯江,忽然止住气息,收住脚步,凝固成一排危峰,化作一道奇秀俊朗的风景线。而东蒙山,正是这道风景线上最闪亮的一颗明珠。
当我站到东蒙山脚,抬头仰望山巅,就被它壁立千仞的气势震慑住了。而峭壁上一些岩石突兀出来,悬吊空中,仿佛要倾泻下来,令人胆颤心惊。不过,步入登山古道之后,危机感就慢慢消除了,因为虽是绝壁,但山脚处山势还算缓和,漫步其中,并不气喘吁吁,而且古道两旁寒树高耸,遮天蔽日,使悬崖峭壁只可隐约相见,大大减轻了压抑感。
古道两旁的树木种类繁杂,其中较多的是枇杷和红枫。枇杷是附近村民种的,我以前来此登山时曾买来吃过,价格合理,味道纯正。红枫则是原生树种,和文成古道的那些红枫树一样高大挺拔,却并不整齐排列,而是零零散散,随机安生,自然天成。
沿古道上行约一百米,有一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安有水泥凳椅和健身器材,可稍作休息。继续上行,则山势渐渐陡峭起来,需边走边喘气。如此行走百余米,一个转弯之后,可见“浙南第一洞天”六个大字,浮雕于石壁之上。所谓洞天福地,应是道家的说法,可见此山必有道观,而敢称“浙南第一”,可见此道观非同一般。
为了早点到达道观,我加快了步伐,在途经两个亭子时,也没有坐下休息。且记亭名如下:一为中兴亭,一为紫云亭。其中紫云亭中有一对联,内容为“野鹤闲云无挂碍,青山绿水任逍遥”,很符合东蒙山的情意,也记于此。
过紫云亭六七分钟后,就到了道观的山门下,抬头可见“天然道观”四字。进道观游走一圈,就吃惊于它建筑的雄奇了。宫观是随着山势而建的,而山势陡峭,于是前殿的宝顶往往和后殿的地基相平,整个道观仿佛垂直向上,和峭壁一样危耸。此外,道观中小径的幽静也令人侧目,这些小径由数个石洞相连,连环回转,移步换景,显得小巧玲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道观内的杜鹃花和桂花。按照常理,杜鹃应是春夏之际开花,而桂树应是秋天开花的,现是冬天,道观内的杜鹃和桂树却开着花,难道是沾了仙气?
从天然道观侧门出来,向东走三十多米,有一座胡公大帝庙,站在庙门向上看,是90度垂直的峭壁,向下看,也是90度垂直的峭壁,其雄险可想而知。由胡公庙返回道观侧门,再向上走二十米,则有乌牛雕塑和太清宫洞,穿过太清宫洞,就是悬崖边上了,可以细看刚才上山之路在下面蜿蜒曲折。
由太清宫洞退回原先的登山古道,继续向上约五十米,有一条小路可通到悬崖之巅。小路一侧平坦,另一侧则是悬崖峭壁,但到了悬崖之巅后,则四下都是绝壁了。令人心悸的是,在这悬崖之巅,竟然安放了一座亭,叫作南阑亭。此亭孤独无助、凭空而立,恐高的人还真不敢在此休息呢。
感受了南阑亭的险峻之后,再向上十几米,是一大块平地,中间建有亭子,名为康乐亭,可以坐下小憩。至此,东蒙山的主要风景都已领略。若继续往上走,那么花二十分钟可登上东蒙之巅,便可在东蒙山的制高点俯视瓯越大地,将瓯江两岸五县区揽入眼内,如果天清气朗,那还能遥望洞头。
可以说,以东蒙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是担得起“浙南第一洞天”六个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