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进到东莞一家鞋厂,一家大型的台资企业。辉煌时,厂内上万人。厂址在广州白云区。随着传统制造业领域越来越不景气,各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被迫迁址,流放到东莞某一小镇。
我去时,厂区还是超大的。公交车直接开到厂门口,并以厂名为公交站点名。内部环境不错,草坪、树木环绕着一栋栋小楼,红墙绿瓦,比起之前见过的那些厂,甩了不知多少条街。各种设施齐全,生活区和工作区严格分开。当然,等级制度也是相当森严的,台干、陆干、职员、工人,一层一层,一级一级的。想想看,从一个一线工人,爬到干部,而且还只是大陆干部,要多少年,简直是要贡献你的整个青壮年时期。
她,是我换了寝室后遇到的一个室友,与她的交情不深,毕竟不在同一部门。寝室里共住了五个人,我与其中一个是以储干身份招进来的。另外两个是这家企业的委培生,毕业于武汉的某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三年基本不用交学费,最后一年的实习直接分配到此,进办公室,领实习工资。而她,则不同。她在高埗的Adidas代工厂工作了十多年,经朋友介绍跳槽到了这家工厂。本来许诺的是干部级别,因为中间沟通的问题,住房这块暂时还只能与职员同住。
她喜欢穿裙子,所以走路、做事都是那种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型。早起,洗漱完后,拿上一盒牛奶,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去食堂吃早餐。晚上,加班回来,收拾妥当后,打开床前的小台灯,拿出她的会计书,一页一页地看。周末一天休息,起的比平时上班还早。坐车去厚街,参加会计培训,课一上就是一整天。
等我从惠州男朋友那坐五六个小时的大巴车,晕晕吐吐地,累个半死趴在床上喘气时,她才从厚街上完课回来。回来后,通常都是拿出她私人的小电饭锅,抓一把米,撒几颗绿豆,煮上。煮熟后,打开一包鱼泉榨菜,坐在桌前,慢条斯理地吃起来。晕车后的我嘴里直冒酸水,听着她吃榨菜“嘎嘣嘎嘣”,喝稀饭“刺啦刺啦”的声音时,突然觉得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无非就是一碗绿豆稀饭就榨菜。
而后的多年,我也常这样吃,特别是身体状况不好,没有任何口味时。这一碗稀饭、一包榨菜,简直是人间美味。
她下面还有两个弟弟,都已成家,并有了小孩。我很奇怪为什么她会多年单身一人,近四十了还未考虑结婚?陆陆续续从她口中听出了些眉目。
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一家职业学校当老师。当时,家里困难,两个弟弟还在上学,基本上所有的工资都补贴了家用。谈了朋友后,她还是一如既往,从不留半分钱给自己。男朋友受不了,提出了分手。她也就如此,离开了家乡,南下打工。在高埗工厂里,除了白天的本职工作外,晚上厂里的成人大学又聘请她讲课,忙忙碌碌,一年又一年,一晃也就快四十了。习惯了现在的群居生活,就不着急再把自己嫁掉了。
她的朋友不多,但她每天晚上睡前总会给家里的老头、老太打个电话。二老年纪大了,又住在山里,上个街、买个药很是不容易。两个儿子各自组成了家庭,正是事业的上升期,谁也顾不上谁。也只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时时打电话回家,问问情况。老妈又是个糖尿病患者,长年离不开胰岛素,去镇上医院打,不太方便,只有把药拿回家,放冰箱,自己打。有时,没赶上车,当天应打的针因没去医院拿药,耽误了,她在电话一头急得火冒三丈,气过了,又泪如雨下,哽咽着,强忍着,劝慰着二老,一定要去把药拿了。
她常说:我理解我弟他们的难处,我也知道他们抽不开身。我更是知道,也就我能关心一下爸妈。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陪他们到老。
有时,她给大弟打电话:你今年本命年,处处要多加注意。我给你买的红裤衩你穿了没有,记得穿上......
有时,她又打给小弟:你事事不要跟老大计较,他脾气是有些不好,他也有他的难处......
大弟大学毕业,有自己的会计公司,专给别人做账,收入还不错。小弟书没有读多少,好不容易成了个家,找她和大哥借了些钱,买了个货车运输货物。她心疼她小弟,理解一个人养家的不容易。
有一段时间她请假回了家,回来后,神采奕奕地告诉我们:我在重庆买了套房。零八年,对买房没有任何概念的我们无法理解:你这到底还嫁人不嫁人?房都买了,还找个男人干嘛?
一个女人真正意义上独立起来,力量是强大的。十多年省吃俭用,就为了给自己买一个窝,就为了养父母时不用征求任何人的同意,不再被谁动不动地抛弃。
我离开那个厂时,她早已离开。那些人,那些事忘了不少,很多同事也失去了联系。每次清理手机通讯录时,我总会保留她的名字——皮素清,一个把家人看得比天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