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学生来看我,是当年在我们学校读小学现在已经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的孩子,一个极有美术天份的回族小姑娘,我的朋友圈里还有她小学时的画作。
虽然桃李满天下,但这个孩子是为数不多仍然和我保持联系的学生,逢年过节会准时发来问候。
因为我下午有课,所以她先去见了其他老师,据说每个老师见到她都第一时间叫出了名字。后来她跟我解释:“我觉得老师们不太可能叫不出我的名字,毕竟我那时候是几乎天天被留堂的学生,尤其是数学老师,每天因为我作业不完成或者不订正被她留到办公室里。上课看漫画书或者是刻橡皮章,其他课老师也印象深刻。”我问:“那时候你父母不怎么管你吗?”她说:“其实我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要求,他们觉得不重要。反而现在对我弟弟有很高的要求,觉得那时候没有管我的成绩是一个失误。”
我和她坐在书法室,海阔天空地聊天。她在国美学文物修复和鉴藏专业,课程非常有趣,有绘画,还要学书法、瓷器修复、雕塑修复等等,期末时要用小楷写厚厚几十页的学习报告。
我说学的专业挺好啊,就业不愁,一般去城市里的博物馆吧。她说,国美开这个专业只有三年,目前还没有毕业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但她个人并不太想去博物馆,她想自己开个人工作室。此言一出,我大为吃惊。孩子们的想法和我们大人不一样,我就想着稳定最好,安全最好。能进博物馆、能进学校不是挺好的吗?她说她喜欢自由的工作,给别人裱画、制作文创产品出售啊,都很感兴趣。我最近对书法文创和新媒体传播这两个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了一篇高校书法系教授写的文章,提到国内高校书法专业几乎很少开设书法文创和新媒体传播课程,与当下自媒体火爆的形势不符合。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学生给出了她的答案。她说其实高校里教书法、教文物修复的老师基本上年纪比较大,思想比较守旧,没有能力也不太愿意尝试和开发新的课程。像国美设计专业,是一个特别需要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专业,上课时许多设计、修图技巧老师居然让学生去b站上学,去借鉴成熟的自媒体创作者的内容,因为老师教不了。
这学生还提到一点,也让我深有感触。她说好想回到高中时候,那时只需要学好专业,应付校考和统考还有文化课程,生活非常单纯,感到很快乐。但是上了大学,又要顾及人际关系,又要考虑就业,就感觉没有那么快乐了。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大学同学不像中学那么单纯。有些关系明明不想维护,但又必须去维护,因为有很多小组作业需要合作。我根本没想到我在小学初中那么让老师操心,到了大学以后,居然很主动学习。体育课我选了体育舞蹈,8个同学组成小组。大家排练都不上心,最后我自荐当组长,每次吆喝他们来排练,没有一次能够来齐人,只好多练几次。最后我们呈现的舞蹈居然比别的组要强很多。我说这就对了呀,大学就是锻炼人的,经过这些,以后你就会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收拾垃圾人的能力等等,这个社会上都是很有用的。还有你已经在国美了,可以考虑考本校的研究生,你这个专业值得无穷无尽地探索。
哈哈,今天和学生聊天聊得很开心,甚至还展望了一下未来,让她和我儿子合伙搞个工作室,一起进步,一起赚钱也挺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