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以后,我们的村庄会不会被社区楼房取代?
经年以后,我们的亲戚关系会不会随着地理距离而影响远近?
经年以后,我们的回忆是否只是停留在小时候?
经年以后,是否还会有人告诉你曾经这里有个小姑娘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老式的木门,用木板插上,似乎在述说着它的历史,一个足够温暖两个人的小院,阳光可以把小院照的足够亮堂。
现在的人,尤其是生长在农村的人,多半已经通过考学进入城市。年轻的80后,90后已经逐渐适应了城市的节奏和生活。当我也作为其中一员的时候,我内心五味杂陈,因为处在这么好的时代,是我们的福气。社会处在大变革中,我们处在迁徙中。
从上学到工作,已经十年有余。这十年,从青涩到轻熟,又回归自然,在保持率真的路上,半食烟火半追风,每年的春节往返都是对生养故乡的一种重温和怀念。
今天和R总一起去看他亲戚的婚房,两室一厅,百平方有余。小区的房子离老家十分钟车程,如果不是进到小区,如果不是用电梯,你不会觉得和农村有什么两样。
房主的姐姐说,虽然只有十分钟不到,但一个是城市,一个是农村。
是的,房子的变化改变着人们对所在地的认知。
不同的是,房子装修过,看得出来是婚房,长长的阳台,晾晒衣服特别合适。阳光照进来,一桌,一椅,一书,一茶,一个下午就可以这样享受下去。
不同的是,农村的厕所多为旱厕,显得有些脏,冬天卧室没有卫生间去趟外边挺冷的,所以会准备尿盆或尿桶。城市的小区卫生间很方便,有地暖,冬天不会冷。
或者就是因为城市比农村舒适,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住在城里。
然后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漂泊者,城市多半是因为工作择业而居。
当然,我们在城市如果能有套房子,就远离了土地。并且我们的下一代会直接生长在城市。这显然符合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虽然老家渐渐淡化,但只要有亲戚在老家,老家就会是一种想念的理由和需要回去看看的符号。
老家都是独门独院,像别墅。如今把农村的房子盖的和城市里的也没太多差异,甚至装修都很美观,毕竟,农村自己老家的房子不用交房租。
我们从一个地方走到了另一个地方,与其说是被高房价捆绑,不如说是被心里捆绑。因为我们都在比较,比较从前和现在,甚至是以后。
变化的是居所,不变的是人。走到哪里,人的问题只增不减。
我曾想,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我们都应该持守农村人质朴真挚的美好品质,以前是农村包围城市,如今应该是城市扩展农村的时代,不久的以后,没有城,没有乡,有的是一种相融相通的居住之地。
不同的发展,不同的资源,每个人都会随时在这股时代的浪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