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提过小雨很想上幼儿园:
她也十分向往长大,而且由于我没事就给她念“小雨再长大一点就上幼儿园,然后上小学,上完小学上初中,上完初中上高中,上完高中上大学,上完大学就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就读博士,读完博士就读博士后,读完博士后就像爸爸一样上班啦!”(当然我自己没有走完这个流程……有时我也会加上教授、院士什么的)所以她对上幼儿园也很向往,每次走过幼儿园看到里面很多哥哥姐姐在里面玩,总是会高兴地说自己长大了,快要上幼儿园了。
终于,小雨要报名幼儿园了。我们主要瞄准小区里的幼儿园,还有两个附近的备选。幼儿园贴出了需要准备的各种材料以及各种条件对应的分数的说明,我们各种准备,总算是有了一个还算安心的分数。幼儿园的公告还专门安排了5月2日至5日这4天每天各派50个号,时间是下午2:30。本文记录的就是5月2日这天我们排队并办理报名的经历。
几天前,我们就开始商量要提早去排队,一开始讨论的时间点是1点半,想着这应该是打了足够的提前量了吧。不过到了当天,为了保险,我直接请了一天的假。10点不到,我们就全家出动杀到幼儿园门口去看了一下。门口果然有稀稀拉拉几个家长,不过还不可能形成队形。于是我们便带着小雨去小区的运动器械区域玩了起来,不久后就回到家,老婆开始做饭,我和小雨在家里玩。11点40多的时候,我们想总不能吃完饭才去,那样会太晚了,我便随便吃了点零食垫了下肚子去幼儿园门口“看一眼”。
这一看就回不来了。幼儿园门口已经有了队形,我赶紧加入队伍,数了数,我在第8个。排队的家长有男有女,也有老人,还有小学生,有的带着孩子,在附近玩闹。听大家说话,基本都是小区里的家长,有些是二胎。有几个家长带了板凳,事先就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了解到队伍大约是在11:30的时候建立的。
11:53的时候,达到10个人。12:05,有了13个人。12:22,有了18个人。12:35,25人。12:42,32人。这过程中,我靠着墙看着手机上的微信读书消磨了一些时间,便索性收起手机四下看小区里的树、车、楼、人等休息眼睛,还时不时做几个动作活动一下久站的身体。早上来看的时候太阳很大,这会却有些阴影,不过空气依然闷热。
人渐渐多得数不清楚了,大家有的靠外聚在一起交流,有的坐在墙边的车上或者靠在墙上,队伍歪歪扭扭。在队尾的人渐渐看不清楚前面有多少人,便向队伍前面喊道:“你们前面报个数呗。”然而也就到我这听到,再往前并没有人回应,可能并没有听到。我在这种场合还是有点慢热内向,想要和队头沟通一下报数,又有些不好意思。正纠结呢,后面的队伍派出了一个代表到前面来大声地数数,我便和他说我这里是八号。
这个场景让我走神思考了起来。一个文章标题冒了出来:《从幼儿园报名排队看公平》。中国人是非常适应排队这个场景的。不是说中国人多么遵守排队的规则,而是排队在建国后的历史里,实在是过于重要的一个场景,对很多关系日常生活乃至命运的事情上,都非常依赖排队。记得经济学里也说,如果价格没有区分度,甚至免费,而资源本身又稀缺,那么必然会出现排队形成另外一种价格机制,解决资源的分配问题,这里很多经济学的概念就会又变得适用,比如机会成本等。要提前多久排队,这背后是一个猜疑链。我在请假时便和领导说,之所以请一天,是因为报名存在太高的不确定性,完全取决于其他家长的排队积极性,甚至可能来自于我们无法想象的因素。就像公司每年过年开工那天发红包,为什么最早排队的人是在3点左右开始排,是因为有人加班到一两点,索性不回家了,稍作休息便去排队。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年在前一天加班到一两点居然还回家睡觉然后第二天八点钟来排队结果最终就在广场上排了一早上连公司楼都没能进去。
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早上就来瞄了一次,实在是不知道别的家长积极到了什么程度。然而既然我已经稳稳占据了第八的位置,心态自然就只是慢慢熬到时间点便好。一点多的时候,我老婆便会带着小雨来换我回去吃饭。我看我前面好几家都是百无聊赖的表情,除了偶尔有老人家或者相识的人之间说几句寒暄的话,并没有任何关于这次报名的讨论。既然都是早早来排队的人,报名的材料什么的自然是准备充分,规则可能都已经倒背如流。每个人都是处于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状态,相互之间略有一种淡漠。
然而后面排队的人心理却很不一样,他们会更担心自己的位置是否稳固,他们基本都在积极相互沟通,渐渐形成一个个团体,交流着各种还没有对称的信息。所以他们才有很强的动力组织队伍前排一起报数,而且一见前排并无动力,很快就涌现出一个人到前面来数数。这个场景就像社会阶层不上不下的人,更容易形成自组织,并且更关注对之上阶层的监督或者信息透明。(更为贫困的阶层应该是那些还在按照2点半的规矩办事的人们,既没有充分的信息对称,也没有对人性和趋势的预判,所以在队伍中也根本没有占据位置,甚至不知道这条队伍的存在。)还有的人向前面喊,希望前排不要让人插队。这个场景和朋友圈上很多写中产阶层的文章中的各种比喻简直如出一辙,可堪作为中产阶层关于自己位置的焦虑的写照。依稀还听到后面有个妈妈在埋怨自己的老公,貌似他俩对于是否要这么早排队没有形成一致意见,爸爸比较淡定,妈妈比较担心,所以才排上了,妈妈召唤爸爸过来替换,爸爸动作有点慢,妈妈看着其他的家庭都是父母乃至老人家小孩子都出动,不由得对自家的男人产生各种不满。所以很多事情的标准真的非常相对,而不幸福多源自比较。
这个时候幼儿园的园长出来了。她形象很好,有一种好老师的气质,唤起了我对于上学时一些好老师的记忆,也能看出她的成长经历应该不愁温饱,也有一些书卷气。第一印象或许看不出这么多信息,也许是我把自己对于小雨的老师的预期和愿望投射到她身上了吧。回想小雨早教班的园长,第一印象就是她偏实务。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的教育,自然是交给有一定理想主义的教育者更具备想象空间。
园长一出来,看到我们这么早就排成了这么长的队伍,便感叹我们不至于,说有充分的号,也说四天时间非常宽裕,而且拿号先后并不决定办理的先后,说不知道我们是听了什么样的传言才会有这么强烈的担心,说这么热的天,建议到家先回去,两点半再来。这番“何不食肉糜”般宽慰的话语说完,家长们并没有任何离开的意向。如果说事前没有预料到可能还正常,但既然已经看到这个现象,其实很容易明白这里面的必然性。排队本身就是幼儿园公布的规则里弹性最大的一部分,既然我们这群没有安全感的家长,选择了早早来排队消弭这种不确定性,在确定性没有兑现之前,又怎么会放弃已经占据的看似安稳的位置?而且园长的提议中也包含了后面三天可以再来的说法,但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今天已经请了假了,总不能没办成还得再请假。
家长们纷纷向园长建议不如人数够了就发放号牌。园长自然不会同意,理由自然是公布的既然是2点半开始,如果现在预先排队者(相当于不守规则者)在2点半之前就拿到了号牌且散去,无法对循规蹈矩者交待。家长们面对这样的理由,有的说反正2点半来的人肯定没希望了,有的甚至提出说发了号牌也不离开。前一个理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如果2点半的时候队伍还存在,那时到来的家长自然认栽,可若那时队伍不在了,幼儿园如何解释这种执行与公告脱节的情况?后面的说法其实有背后的理由,因为我们这些排队在前的人们,其实就是以自己甘愿从11点半这样很早的时间一直等到2点半这种代价,来换取了现在排着的位置,一旦散去,我们就没有足额支付这样的代价,自然也就不能获得对应的号牌。不过,这个提议也是非常无聊的,因为这也就完全抹去了提前发牌的意义。
我想这局面在两点半前应该不会改变了,恰好老婆和小雨来了,我们简短说了几句话,我便又把小雨带回了家。回到家,我开始吃老婆做的饺子,想着两点半还远着呢并不急,手机也需要充电,主要是要早点把老婆换回来,不要让她晒太久,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又稍微大起来了。我还需要带把伞带个凳子过去,而且报名材料也还在家里。正吃着呢,突然情况直转急下,老婆说1点半派号,只有8分钟了。原来人已经齐了,大家拍了各种照片视频证明队伍的存在,也预先派了一次手写的数字,园长决定还是要让大家尽早散去,便同意了先发号牌的提议。
我想不明白这如何能真正解决对于2点半来的家长的公平性问题,急匆匆赶到现场,凭资料拿了号之后,小雨随着老婆又去运动器械区域玩耍了,我留了下来看情况。到1点42的时候,50个号都已经派完,家长们已经全部散去。零零星星开始来一些循规蹈矩的家长,我过去一看,才发现他们都凭着资料拿走了明天的号,原来园长决定对今天来拿的家长不限日期,一路顺下去,轮到哪天就哪天,这样肯定不会再出现排队的情形了。原来这就是对循规蹈矩者的交待。迟来的家长们拿到次日的号牌,都有些没反应过来,然后在保安一板一眼的说明中无奈地明白了这个过程。
我们又去运动器械区域玩了一下之后,2点半到了,我们便按着号牌的顺序,一个个进去办理。轮到我们之后,收齐各种材料之后,我们被引导到幼儿园二楼。在这里,小雨和老师与其他同学一起玩一些玩具。而我们则开始填写一张问卷,其中有三个主观题,很有意思,我当场认真地填写了,这里分享一下问题与我写的答案。
问题1:如果你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你会怎么做?
事前:平时就教育孩子,如果被欺负了,先回避躲开,如果不能回避躲开,可以推开,并且呼救;
事中:如果在场,保持冷静,尽量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
事后:充分了解经过与孩子的感受,与老师们同步信息,配合处理。
这个回答中,事前主要考虑的是我们家的毕竟是女孩子,积极对抗并不是第一选择,但若是情况不好,情急之下也不能怂,必须对抗,并且应该尽快引入老师等大人,至少把局势稳定下来。
事中主要针对的是那种自己在场,孩子被欺负之后家长过度反应的负面案例,前段时间刚看了一个这样的视频。
事后主要考虑客观性与主观性结合,既不能当作没有发生过,“配合”二字也想说明我们不会过度向幼儿园或者对方家长施压。当然这个回答写的时候目的就是中规中矩,展现我们对于一些考虑点的知晓,实际上如果情况严重,我们会如何反应,并不是冷静地在这里写答案时能够预料的。
问题2:你最期待你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 学会如何与其他的孩子相处、互动、社交,从而具备健康的心态与健全的人格;
- 学会融入到有着纪律与规律作息的集体生活中,并提升独立性与自理能力;
- 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知识与游戏,并培养能力与兴趣的萌芽。
排序上最优先考虑的还是社交。人际互动无论是对于人生的一段经历而言,还是对于人格的形成而言,都很至关重要,父母除了彼此相爱、自己言传身教、读些绘本,起到埋下种子的作用之外,能帮到的很少。
然后是纪律、独立性、自理能力这些,作为一个从来就缺乏纪律性、独立性、自理能力也很弱的人,我真心觉得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产出和幸福至关重要。
最后才进入到学习这块,并且也提到了玩,毕竟玩游戏其实就是在预设的场景中实践以检验习得的知识与自身的性格。我们并不抱有特别强烈的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整体来讲希望小雨自由发展,但一旦有所选择,则要尽力支持,而且至少坚持到一定程度/水平,不会接受孩子轻易放弃。
问题3: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你最担心什么?
- 上学、放学等环节引入的园外安全隐患;
- 在上课或外耍期间,在园内发生的危及身体安全的事情;
- 在园内的经历或者遭遇,造成的心理创伤。
首先,幼儿园还是基本安全的,但担心一些边界交叉地带引入带园外的风险,比如冒充家长拐走或者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然后,就是怕老师关注不周,或者园内设施有什么安全隐患,结果发生一些不可逆的损伤。最后,就是担心心理方面了,比如被人欺负什么的。
交了问卷,让小雨和几个还不是很熟悉的同学以及老师拜拜之后,我们回到了幼儿园室外。小雨因为此前非常期待上幼儿园,所以不肯走,坚持想在幼儿园里玩,而这显然不在幼儿园的安排之内。我们允许小雨自己跑到幼儿园的那一头看一眼就回来,告诉她今天是第一次,还不能玩,但是今天表现好了,后面就可以天天玩了。小雨蹦蹦跳跳了一番,便随我们走了。
看着小雨期待的表情,还有为了表现好而暗暗克制自己撒开了玩的冲动的表情,真的希望报名能报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