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罗静”的课
敏感期: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有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一、敏感期三大原则:
1、培养学习兴趣,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碰到不同敏感期时,我们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供条件和帮助去让孩子感受,不要给孩子硬性的规定,学琴考多少级等,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造成其对学习的厌烦。
2、敏感期不用家长去背诵记忆,或者套年龄时间,孩子会告诉你。就是说不要安排当下应该做是什么敏感期,孩子应该做什么,而是关注孩子的行为。
3、只要你稍加敏感,孩子的敏感期就不会错过!即使孩子们已经长大,我们依然可以挖掘他们的潜力。
二、敏感期的四种做法(处理敏感期的方法)
望、闻、问、切
望:知道了解,但不迷信。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处于哪个阶段,每个孩子发展情况不一样,不跟风,不迷信,不随大流,做适合孩子的事情。
闻: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然后给出孩子相应的反馈,孩子有的时候是表达不清楚的,我们需要多些耐心,帮孩子总结,“哦,你的意思是......”
问:学会沟通,学会说话。在沟通中,做到你说的时候,确保孩子在听,孩子在说的时候,你在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认真的倾听。当你跟孩子说话时,也要确保孩子在认真的听,例如:吃饭前,把孩子的脸抬起来,面对你,眼睛看着你,认真的跟孩子说:“宝贝,5分钟后我们要吃饭了,所以这5分钟内,妈妈希望你能够把自己的玩具收一下,收拾好后来洗手吃饭,好么?你知道妈妈让你做什么么?”。不要问孩子“为什么”,因为0-6岁的孩子很难回答为什么,我们可以客观的描述一件事情给他带去了什么影响。
切:给予支持,善于选择。帮孩子做选择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当孩子已经做出选择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坚持完成,孩子是很难做到坚持的,坚持寻找方法完成。
三、敏感期应该怎么做?
立规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则的一致性,一定要从建立起,就严格坚持执行,不能刚成立时坚持,后面就放弃或者心情好的时候,就放宽要求。另一方面:具体化。要明确具体,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什么时间不可以做什么,什么事情是在什么时间可以做,例如:吃糖,不是说不能吃,而是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不能吃。看电视,什么时间可以看,看多长时间。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第一步:不评价。只是关注孩子的感受,例如:你在做这件看事情的时候,妈妈感觉你兴致不是很高,情绪不太好。不问“为什么”,只是描述你观察到的事实。
第二步:不批评。
第三步:不乱表扬。不说“好棒啊,你真聪明”,不然当孩子没有做出来时,他就觉得自己不聪明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可以表扬“更努力”,让孩子明白努力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一些。
第四步:不强迫。
四、当孩子事情做不好,发脾气时,家长应该怎么做?(16字箴言)
让我看看、确实挺难、一起试试、也许会好。
一定是“也许会好”,而不是“肯定能成”,让孩子继续尝试,而不要保证说,“你只要做了肯定能做成”,因为孩子做完后,如果还是没有完成,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打击其积极性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