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闺蜜一起相约去抄经,这是我第二次去抄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逐渐对这种可以让心静的活动比较感兴趣,一下午的时光,沉浸在静静的时光里,没有了手机、电子设备的捆绑,整个人反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充电。
第一次抄经时,由于太长时间没有拿毛笔了,对笔的把握和力道的使用,都很陌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写的每一笔字都像长草一样飞了起来,无法静下心来一笔一划的写。二这次抄经就好了很多,能完全的投入到一笔一划中,写出来的字也更力度顿挫。拿起毛笔的那一刻,我整个人的脊背不自觉的挺拔起来,正襟端坐,心怀严肃,拿出两次的抄经对比,还真是有很大进步。
抄经的经历让我想到了写作这件事,年前逼自己一把,报名了007写作群,与一群人一起写作7年,每周写一篇,本想写一篇文章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每周写一篇的输出量也还好,逼一逼自己兴许就能完成,可没想到开始第二周写作,就失去了热情和耐心,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坚持写下去,别说7年,但就写上一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脑袋里想写的题材过于宏大,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找素材和资料, 也想着写出来的文章能有一些价值,不甘心写流水账的文章,迟迟不愿动笔写。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已经存在我生命中很长时间,阻碍我的成长。闺蜜开解我说,先完成再完美,有了第一步才有后面的美好事情发生。我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于是开始动笔写了第二篇文章。
我们常常很羡慕那些能取得成功拿到大结果的人们, 而很容易忽视他们付出的超出常人的努力和经历过的漫长的默默成长过程。最近关注度很好的北京冬奥会两名中国运动员苏翊鸣和谷爱玲,人们都在热议他们是天才型运动员,刚刚18岁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而他们在接受采访都不约而同的都有提到, 天赋只占了他们取得成功因素的1%,剩下99%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全部的努力。我常常在想,除了金牌,挑战人类极限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界冬奥会,无数的运动员都在告诉我们答案。原来地球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以突破人类生理极限为使命,一次次跃起,一次次旋转,一次次撞线,哪怕无数次的跌倒,但一定要重新爬起来,就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
这是一场由运动员发起的向生理极限的宣战,我们有幸旁观,也从中汲取力量,也许我们没法跳得那么高,飞得那么远,但至少我们能比昨天更快一点,更高一点,更强一点。山就在那里去攀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