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在看《曾国藩传》,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曾国藩是个“尚拙”的人,他认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历史当中对他的评价也都是“资质平庸”,然而,当你细细品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曾国藩已经非常厉害了。28岁中了进士,又凭借自己的努力选拔入了翰林。清代最重翰林,大学士一定是翰林出身,这比现在的清华北大还要厉害。然而他却还是认为自己资质平平,因为在他身边的都是天赋、家室极好的人罢了。如今,我们总是喜欢说曾国藩是如何守拙的,却忘记了他其实前面的成绩已经不一般。
曾国藩的每日复利
仔细对照了曾国藩给自己立下的十二条做人的规则和课程的标准: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1]
这十二条规矩和课程,翻译成现代汉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早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绝不赖床。
二是静坐。每天静坐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三是读书不二。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不论遇到任何问题,绝不改变。而且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四是谨言。就是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五是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节欲,就是节制欲望,说白了,就是节制房事。节饮食,吃饭也要有节制。这是养生的办法。
六是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就是记笔记,找一个笔记本,起个名,叫茶余偶谈,专门记朋友们聊天时谈到的各种有启发的事情。聊天也不能白聊。
七是每个月要做几篇文章,写几首诗,有固定任务。
八是练字。每天早饭之后,要写半小时的字。
最后一条是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聊天。
曾国藩 VS 我
对应着曾国藩的每日复利,我对标自己,看看哪些可以精进和调整的。
第一条,早起 VS 6.30起床
第二条,静坐 VS 运动一小时(我更喜动)
第三条,读书不二 VS 日读书1小时(读书类型有待定位)
第四条,谨言 VS 高情商表达
第五条,保身 VS 日饮食控制1200卡
第六条,记笔记 VS 摘录案例库
第七条,每月写文章 VS 007不写就出局
第八条,练字 VS 练字(你懂的)
第九条,夜不出门 VS 11点睡觉
内容上可以对应,但是自己的思考明显不够深入。尤其是对读书的思考,目前自己仅在泛读的阶段,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读书方向,无定向的读书一定会导致深度不够,无深度的泛读是没有办法纯熟的借鉴引用的,但由于积累不够,泛读是必经过程,所以,提升效率,尽快找到学习方向是目前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