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印证班学习第二阶段第17天
时间:2025年2月19日
姓名:谭娴
地区:湖南娄底
志愿:去私欲,存天理,做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4、听导读心得(30字以上)✔:2分
打开心门的钥匙
今天是进入印证班第二阶段学习的第17天,坚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行一善,每日自省,时刻保持恩悲敬。继续学习“中庸之道”,领悟圣贤文化,活现美好自我,经营圆满人生。
【学习原文】溥(pǔ)博渊泉,而时出之。溥(pǔ)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解读原文】圣明伟大的人,他们的美德广博而深厚,并常常会表露出来。他们的美德就像天空一样广阔,就像潭水一样幽深。这种美德表现在仪容上,老百姓没有谁不敬佩;表现在言谈中,老百姓没有谁不信服;表现在行动上,老百姓没有谁不喜悦。
因此,他们美好的名声充满了整个中原地区,并且传播到边远少数民族的地方。凡是船只车辆所能到达的,人所能通行的,苍天所能覆盖的,大地所能承载的,太阳和月亮所能照耀着的,霜露所能坠落到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生命的人,没有不尊重和不亲近他们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可以和天相配。
【感悟】越读到最后,越感觉《中庸》这部经典熠熠生辉。以君子之道求己,以中庸之道求人,德行美好如天之广阔辽远,如地之博大宽厚,能覆盖万物,能承载万物,没有不能容之物。
我每隔一段时间,会好好反思自己,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是不是还是因为别人做的不够好,是不是还有不接纳,是不是还有不能容不能让,是不是还是有格局的问题。每每有情绪的时候,都能马上找到出口,解决问题,自己心情愉快,身边人也心情愉快;而不再是以前那个必须按我的想法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当找到了钥匙,就能轻松打开对方的心门,自己也就能轻松进入对方的心门。
感恩阳明先生的智慧指引!感恩博仁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志愿者们的大爱付出!感恩一路相伴的同修同学!感恩相遇!
5、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
谭娴认真拜读张林老师的优秀家书《《从心念上提升感知力》》,有感于张老师对心念的理解和践行。家书中写到:“春节放假至今,明白了古圣先贤为什么能成先贤,他们都是在与整个外界接触中,在每个细节处做到精益求精,用超强的感知力,言语表达细微而不多余,心念良善而又有光,处处利他而无所求。”张老师感悟到圣人的标准,是因为心里想靠近这个标准,你的看到也是你内心的投射。感恩您优秀家书的滋养和赋能!
②听点评感悟✔:1分
谭娴认真聆听安老师的点评责善。天下至圣的五个美德,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宅庄中正,文理密察,这让安老师联想到她生活中工作中的杜总从事生态农业十年,从未被经济利益冲昏的头脑,从商人到生态农人,一步一个脚印往前。前走,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做一个心中有爱,手中有数,肩上肩有职责,身有使命,不盲从,不茫然,自信自立,自强不息,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十年磨一剑,这是杜总的座右铭。感恩您的大爱付出和赋能。
6、今日修身三宝完成分享(要求30分钟平心静气,60个全身运动,读《大学》一遍)
1)是否精准做到 : 完成《论语》第一到第五章的诵读。
2)做到后的感受启发: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儒学思想的精华:仁爱。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