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最后几天,网络上铺天盖地都在刷“18岁”,我百度了一下,原来2017年12月31日一过意味着最后一批“九零后”也成年了。
这几天点开微信朋友圈,几乎都是朋友同学晒的18岁青涩照,让我在评论中调戏各位好友的同时顺便还怀了个旧。啊!青春~
我也是一名“九零后”,不过好几年前就就有小孩叫我“阿姨”了,这次没凑这个晒18岁照片的热闹,因为对比自己的十八岁和现在,真是越想越害怕:这么些年了,我到底成长了多少?
18岁参加高考,在出考场的一瞬间将12年学生生涯所得通通忘光,之后见证了一些家人的背叛与一些亲人的去世,在一所还可以的985学校老老实实的呆了四年,顺利毕业进了一家待遇还行但总是想给你洗脑的公司,成功累垮了身体后在迷茫中辞职。
并没有什么光彩的经历。
家人说我不够“努力”,每天旁敲侧击,某同事的女儿考了某一线城市的公务员,薪水多少多少,找了个怎么怎么样的男朋友。某亲戚家的女儿多勤快,家里都打扫的一尘不染不像我让刷碗只刷碗绝不擦桌子,不知道多做一点。以前的同事总是关心我的终身大事,天天在我耳朵边八卦某女看上了某男天天秀恩爱,让我趁着才二十多岁赶紧找一个,不然“等女的到了三十多岁了就没人要了”。我一开始很烦这种“被逼”的对比,会反驳,会争辩,过了一段时间争累了,就静下心来听听当耳旁风。“心静自然凉”。
后来自己想想,虽然收到了很多负能量,但生活毕竟是自己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所以开始着手进一步的整理自己,开始学会“按计划行事”,开始健身,开始学外语,开始打扮自己,开始变得更好。
而我,只是千千万万“九零后”中普通的一个罢了。
有人说“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也有人说“九零后”是能带来创新的一代。杀人放火的人中有“九零后”,感动了全中国的人中也有“九零后”。我们像所有年代的人一样,在18岁成年之后,选择了不同的路。
18岁,是年少无知的结束,也是成熟担当的开始。成长,从来都不是过一个生日就可以决定了的事。
我在很努力的活着,不接受任何不明不白的指责。
PS:今天是2018年1月3号,天气太冷脑子可能冻懵了,写一些没啥逻辑的话,估计也没啥人看,留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