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刚一结束,我就按耐不住那颗驿动的心了,因为我就要到无锡去见恩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张赛琴了。
说着,念着,想着……七月到了,我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和期盼,低头望了望手中以蓝色为主体的车票……无锡,无锡。
天高云淡,风语如歌。
“那么,出发吧。”
就这样,我踏上了征程。
接站记“暖”
章丘通往无锡唯一的一班列车,到无锡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四十,亲爱的老师坚持来接站,我们刚从站口出来,就看见老师高举着双手在呼喊着什么,她脸上慈祥温暖的笑容消融了夜色,走近了,听见了晨雾一般温柔的问候:
“累不累?欢迎你们!”
吴侬软语响在耳旁,暖在心底。
老师的爱人,和蔼可亲的奚叔叔为我们“保驾护航”,午夜的道路上只有一辆小小的汽车在疾驰,昏黄路灯下的街道上,已没有什么行人,车外,黑夜沉沉,车内,却流溢着一股温情……
老师为我们安排好住宿,还细心地准备好洗漱用品、蚊香等细小的物件,还再三叮嘱:“明天晚点起床,好好休息。”一切就绪后,老师才离开,此时已是深夜十二点了。
细细密密的小雨中,老师远去的背影,定格在了我的心间……
备课记“细”
听课前夕,老师先耐心地为我们理清每一节课的思路。
老师告诉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以语言训练为目的,千万不能偏离。每一节课都要看看可以分为几层,要用什么方法教?用这个方法让学生怎么学会运用语言?比如《美丽的夏夜》作文教学中,可以分为三层:夏夜的星,夏夜的风,夏夜的月。夏夜的星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画“满天的星星”,然后训练学生“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并且有的要说形状,有的要说状态,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心脏在搏动》、《打不开的两本书》、《五味瓶》……每一节课,老师都细细指点,每一节课都是从生活中摄取习作素材,都是运用“现场演示法”,引导学生通过眼、耳、鼻、舌、手的感受,把“现在”写进文章,把“发现”写进文章,把“周围”写进文章,把“联想”写进文章。
老师的课前指导引领我们对作文课先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听课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学会听习作课上的重点所在。
听课记“获”
听老师的作文课真的是一种享受。
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特点:低年级的课堂上,老师总是兴趣为先,扎扎实实进行句子训练。一次简简单单的活动,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都能写出一篇篇几百字的文章来。
中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能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条理。能注意详略得当,能注意细节描写。就如夏日最平常见的西瓜,学生能从中学会看“西瓜的形状、颜色、纹路”,抓住“瓜蒂”这个细节;学会“切西瓜,听声音,看切口,看瓜瓤”;学会“吃西瓜”。
高年级的课堂上,文章内容就深一些了,不仅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还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影响你一生的人是谁》的作文课上,老师先出示两组题目,让学生回答问题,从中自然而然看出了两组题目的三点不同之处,得出了结论: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
除了课堂教学,老师也很关注每一节课前的几分钟。老师会让低年级的孩子编故事,每个人编一句,一举数得,既可以训练孩子认真听,又能训练学生想象力,还能很快的把孩子带入作文的情境之中。老师会让中年级的孩子出题辩论,刀光剑影,你来我往,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怎能不进步?老师会给高年级的孩子讲故事,明道理。老师经常会讲“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要学会蓄力,学会技巧,学会冲刺,才能爆发成功。”这样的心灵鸡汤长久浇灌,学生怎会不受影响?
对于学生写的作文,老师总是以鼓励为主,更重要的是她每天都要在班上推荐几篇“杰作”,并作精彩点评。这对每个写作者来说无疑是至高无上的奖赏,以至于让学生们每天都向往着去获取这份美丽而神圣的荣耀。
十几天的学习,各个年级系统的听课,真真切切听到了老师“有效教学”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的声音,学生在老师的课堂上,全程积极参与其中,因为快乐,所以写作。以至于到后来孩子们对作文课油然而起了一种神圣的期待感,对先前最感恐惧的写作文萌生起了发自内心的喜爱。快乐大作文,的确把作文教到了学生心里。
教研记“得”
最最幸福的是,我们每天教研,时时都能听到老师的指导。上课时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总会走到你的身边,说一说此处教学注意的问题,说一说学生作文的优缺点,为我们拨云见月。
每天上完课,老师也总会问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并分类为我们讲述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
古诗读写,要首先注意从题目看古诗本身的题裁,看作者的写作背景,还要注意古诗的体裁,是叙事?抒情?送别?写景?怎么读诗?怎么翻译?怎么抓住关键词?事无巨细,老师一一点拨。
读写结合,第一层是对内容的解读,这是最简单的,第二层看写法,第三层是对语言的观察。老师结合具体课例为我们一一剖析。
当我们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时,老师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我稍微露出一点不解,嫌弃自己领悟力差时,您总是说“我年轻时也是这样,不着急,慢慢来。”老师的安慰就像丝丝细雨,抚慰着我的急躁,滋润着我的心田。
当我写了几篇小文章时,其实文笔十分稚嫩,可您总是夸我,“春霞很认真,有我刚刚出道时的模样。”其实我知道和您当初的差距也不止十万八千里。可是老师,就是因为您这小小的鼓励,使我在前行的道路上又增添了一份信心,让我明确了奋斗的目标。
闲暇记“感”
教研之余,老师会给我们讲讲她过去的经历,学生时代,知青时代,老师时代,校长时代,无锡青少年宫时代,老师的每一段经历,都难忘而精彩。老师总是谆谆教导:做人要大度,要宽容,不要斤斤计较;一个人的经历越多,心灵也会更强大。老师的教诲深深烙进了我的心里。
教研之余,老师也会聊聊金融,聊聊诗词,聊聊她一直坚持听的某个节目,聊聊她最喜欢看的访谈类节目,你会发现老师如此博学,实在令我们这些听者汗颜!
教研之余,老师会向我们学习“讯飞”,学习“简书”,学习微信支付,学习如何从网上下载软件,还非让我们教给她使用共享单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那你可得教教我。”你会发现老师与时俱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都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年轻人!
十几天的相处,老师的形象愈发清晰起来,立体起来,生活中的她,工作中的她,过去的她,现在的她,无论哪一个她,都无时无刻彰显着她独有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做客记“乐”
无锡的日子,老师曾经两次请我们到家里做客,奚叔叔总是为我们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冬瓜炖排骨、美味鲈鱼、香炸大虾、炖鹌鹑”,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无锡小菜,都一一刺激着我们的味蕾。从做饭到洗碗,叔叔一力承担,不许我们插手,老师悄悄告诉我们:“我叫他值日生。”老师的调侃换来奚叔叔的宽厚一笑,满室氤氲着温情……
饭后,叔叔总是担心我们拘束,就出去走走,把空间留给我们。就是在这里,老师教给我们做肩膀操,治疗颈椎非常有效;就是在这里,我们比赛做“平板撑”,我们几个人居然都不如老师撑的时间长;就是在这里,我们学会了“满屋爬”健身…….
如今,我已离开无锡,这座曾经陌生,如今却亲切无比的城市,可是却有一种幸福的滋味依旧满满地充盈在我的心间……
无锡之行,近距离地接触张赛琴老师,你会发现她的身上总有一种为师者特有的睿智和大气,她就像一本书,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都值得我们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
窗外雨潺潺,夏意正浓,我似乎又回到了梅雨中的小城-----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