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宸一块听听写作课】005——你是如何寻找写作话题的
古人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你的心足够细,感知能力足够强,同样一件事,在别人看来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在你脑中却是汹涌波涛,如此这般是不愁没有话题的,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在决心写公众号的时候,我也一并确定了写作的方向——个人成长方法论,希望以此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困惑,也希望自己的思考能够带动或帮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发成长的机制和方法。于是,我的话题源头已然锁定。
01 来源于生活中的困惑或亮点
生活中的遭遇到的一切烦恼、纠结、消沉、低效等困惑,包括体验到的灵感、充实、幸福等亮点,都会成为我的反思点,大到人生选择,小到洗脸刷牙,我都尽可能得去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炼出行动点和方法论。所谓“问题即机遇”这个说话被我完全践行了一遍,因为生活中能遇到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既然问题永远存在,自然话题不会断绝。
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困惑或亮点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对细节的感知能力。每复盘一次,就会加深一次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感知能力,这种正循环也会让自己寻找话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02 来源于“假设”
“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当自己感悟到一个道理,但又缺少足够的依据时,我会提出一个自认为可能最对的假设,以此来进行进一步的逻辑推演。这种“假设”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它可以使自己的思考继续扩展下去,使原本无法探讨的话题可以继续下去,只要理论上行得通,就可以让人接受。
可以说每个人的观点本质上都是一种“假设”,至少是由一种假设开始的,有些人的“假设”与现实重合度高,有些人的“假设”与现实的重合度低,而思考过程可以让我们不断地调整“假设”,使它不断变得合理、准确。刻意提高自己的“假设”能力,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也能使话题变得更加扩展。
03 来源于实践
写作、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所以提炼出行动点和原则之后,自己必须实践验证,一是看它们确实对不对,二是看自己发生真实改变后会带来什么变化。比如,当我从刷牙这件事情中提炼出“高权重的时间”这个认知后,就制定了“事件分段,主动切换”的行动习惯,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发现这个做法非常有效。
亲自实践过的道理再去写是不一样的,这种状态下能够写出更多的细节和真实体会,把理论上升一个层次,甚至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所谓的真材实料和干货大概就是如此吧。
04 来源于阅读
来自生活的感悟自然珍贵,但这种模式的思考密度不大,如果仅依靠生活感悟是写不久的,会词穷,会枯竭的。写作真正的源头在于思考,所以保持每天持续高质量的思考必不可少,而阅读的思考密度极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来源。只要阅读材料合适,每次阅读都可以围绕一个相关主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思考,这个过程中总是会有思想火花产生,及时抓住就是写作的来源。
另外,分享读书笔记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话题。北宸老师极力推崇做读书笔记,我认为这种以慢为快的读书方式是最有效的,用罗振语的话说就是把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缝合起来,读书笔记就是缝合用的针和线,没有缝合的知识,自然过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写相关主题的书,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大家分享,也是极好的写作话题。
05 来源于他人的问题
这一点是希望,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和目标。如果条件具备,我会组织社群,去接触更多的实际案例,一来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来大家相互帮助促进,这也是我写作的最终目的。
问题即写作的来源,受众越多,问题越多,也越复杂。嗯,我倒真是不担心没有话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