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民政的根本在于为民,为民,就是民政行业最大的责任。这个“民”字有着特殊的使命、职能和要求。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真正成为上不愧当、下对得起百姓的清廉民政人。筑牢廉洁思想防线,助推清廉民政建设,必须苦练“三种功夫”。
要有自身免疫的“内功”。加强政治理论和道德准则学习,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古人说过:“学以立志”、“学以养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纷呈多彩的治国理政思想中,有许多优秀的反腐倡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像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之所以能够彪炳千秋、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清正廉洁、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优秀品质深深地烙在人民的心中。
要有勤政为民的“硬功”。我们经常说的“不勤政也是腐败”、“无功便是过”,既是党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待。要弘扬“民政孺子牛”精神,准确把握“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实践要求,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牵挂民生疾苦,对特殊群体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始终坚持贴近基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身边;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获得感是否提升作为工作评价标准。
要有守住底线的“防功”。慎独慎微、防微杜渐。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纵观走上犯罪道路的官员,无一不是从一瓶酒、一条烟、一件小礼物、一点“小意思”开始,进而胃口越来越大,以至欲壑难填,由于“小不忍而乱大谋”,最终走上不归之路。民政各项工作岗位人员都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工作作风好不好,老百姓体验最直接、最深刻。我们要真情为民服务,杜绝工作中出现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索要服务费等不良作风,必须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持续巩固不能腐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