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每一次的阅读或者写作都是一种缘分,我会因了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或者一句话去读一本书,我也会因为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朋友的几句话去写下一篇文章,那是你给的灵感,那是属于我的见解。
昨天读了Queen主义公众账号的主编余点的老公写给主编的一篇文章《又作又折腾的姑娘最招人爱》,觉得很是羡慕。木呆的理工男遇到感性、活泼、要强、好奇、又爱耍宝的文科女余点时,感受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却满心欢喜,尊重和支持着自己媳妇儿的奇思妙想,也见证着生活里的一个又一个的不可思议。
有共鸣,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和余点这个姑娘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属于“又作又能折腾”的类型,对很多事有着满满的热情与好奇,又要强,又倔强,自己认准的事真是哭着也会做好。小学的时候就这样,有时候放假贪玩不喜欢写作业,我会一边哭,一边把作业写完。虽然我爱贪玩,虽然我会哭,但是我不允许自己写不完作业;长大了还是这样,有时候天冷会犹豫要不要跑步,但是天气适合的话我都会去跑,我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不健康的胖子;写稿子也是,经常发了当天的稿子以后,觉得写的很差,有时候会偷偷哭鼻子,告诉自己第二天坚决不写了,可是我第二天又会认真的去写。
总结来说,我属于那种特别能哭,特别能坚持,坚持完了会哭,哭完再坚持,会尝试很多,会敏感的感受到失败的痛苦,下次却还是会尝试新鲜事物的姑娘,让我大脑停歇不运转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也曾被贴上了“想太多”、“太敏感”等标签,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活的不合时宜的姑娘。
我们会因为他人的称赞而喜欢上自己的某一特质,这个特质就升级成了优点;我们也会因了他人的嫌弃,而讨厌自己的某一特质,这个特质便沦落为了缺点。尤其是在一段亲密关系里,父母或者爱人或者好朋友的态度更是会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判断。一个人在喜欢自己的时候,就是认为自己优点多的时候是散发着光芒的;一个人在厌恶自己的时候,就是认为自己都是缺点的时候是黯淡的。对于一个姑娘来说更是如此,自信有光芒的姑娘必然是美丽,熠熠生辉的。
以前不开心的时候,我会写好多东西,有好多话想说,被前男友贴上了“敏感”、“想太多”的标签,哪怕已经分手以后很久,再有人提到“感性”、“文艺”等同类词语时,我仍把它们都当做贬义词来对待,生怕别人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矫情的怪物。
再后来,我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和唠叨发泄成文字,便遇见了华丽的反转,所有我曾以为的缺点都成了我的乐趣、成就和他人的认可。上次有同学提到我的文章说,只有感性的姑娘才可以写出这么细腻的文字。那时候我认为这个“感性”是褒义的,这句话是夸我的,我欣然接受。
很多事没有绝对,人也没有绝对。合适的时候是一对情侣,不合适却是俩人的嫌弃。在一段遇见里灰头土脸的姑娘,可能在得到欣赏的时候明媚到耀眼。
愿所有的姑娘都不断向上,终得欣赏。感性的姑娘,感性着自己的快乐便好;务实的姑娘,经营着生活的点滴也好。世界本是五彩缤纷的,何苦都强势的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呢?修炼内心,舒展天性,做最好的自己。至少自己不会因了他人的嫌弃而否定自己,或者因了他人的称赞而沾沾自喜。
如能喜欢自己,也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