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唯一有点名气的特产大概就是茶叶了,丘陵地带的气候加上勤劳的乡民,使得英山的种植规模居湖北省第一名。在历史上,英山的茶叶还是作为进贡的珍品,但是如今英山的茶叶在国内市场并没有很响亮的名声。与湖北相邻的河南信阳市以信阳毛尖而闻名,区不知,信阳毛尖的原材料很多来自于英山。每年阳春之时,大批信阳的收茶贩子来英山采购春茶,然后运回信阳,经过信阳师傅之手就变成了畅销的信阳毛尖。
英山人也知道没有品牌溢价,辛苦采摘的茶叶被外地贩子赚了大头,于是先后建立了一些茶厂。老家隔壁村的水口桥,曾经建立了一家名为“羊角春”的茶厂,这个厂子主要是生产春笋,茶树开春长出的新芽。这种茶完全是靠手工采摘的,只能采摘一个芽头,产量很低,一名最能干的采茶人一天也只能采摘一斤多。春笋的制作也只能纯手工,炒茶师傅赤手在热锅中翻炒,然后用炭火烘干。春笋泡出来色泽清亮,气味香,入口没有苦涩感,茶叶像一根根竹笋样竖立杯中。
待气温逐渐升高,茶叶开始渐渐会长出嫩叶,这个时候采摘就要按照芽头与嫩叶数量区分了。一般有“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之别,是看芽头带几片叶子,英山人称为毛尖。带的叶片越多,手工越容易采摘,价格也越低。如果农户家里茶叶面积足够的话,采摘毛尖是性价比最高,一个熟手一天可以采摘好几斤。英山较为出名的毛尖是红山镇的乌云茶,茶厂位于山顶。有幸去过一次,当地政府将这个小山坳开辟为生态茶园旅游区,服务区有饭店、旅社,当然也少不了茶叶店。
每年5月1日之后,茶叶都长的比较快,可以采摘大绿茶了。现在与过去纯手工采摘不同,全部使用采茶机器,一个成年人可以采几百斤。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人均种植面积的增加,年轻劳动力多外出打工,家里妇女及老人通过拓展种茶面积来增加收入。因此,很多荒田荒地里中上了茶树,所以在英山放眼望去,山岗、河田、路边土坡都被这种绿色作物覆盖。既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几年,山林地头可以看见野猪的踪迹,甚至能在茶园里看到野兔窜跃的矫健身影。
由于种茶面积的快速增加,茶叶加工厂也慢慢猫起来。因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从事半成品加工。小作坊将农户采摘的新鲜茶叶先后进行杀青、研磨、晒干、再研磨、烘干这几道工序,将半成品的干茶卖给精制茶厂。精制茶厂收取干茶后,通过筛选分级,二次加工卖给外地的成品茶叶商,茶叶商再通过分类包装,便成了海内外商场货架上的商品茶了。有一年轻老乡在欧洲专门做茶叶生意,将英山的茶叶卖到欧洲各发达国家,还获得当地政府的表彰及电视台的宣传。
英山的茶产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目前还是在规模上比较有名气,在品牌知名度和成茶品质上与国内名茶还有不小的差距。现在当地政府也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组织了一系列茶叶品牌宣传工作,如每年谷雨举办的英山茶叶节,吸引不少外地商贩来英山品茶、采购。茶叶节上的拍卖环节是重头戏,很多年前就拍出超过万元一斤的干茶,对品牌推广起到很大的舆论效应。后面有先后建立了专营茶叶生意的茶韵古镇项目,该项目的初衷很不错,可惜现在成了个几乎烂尾项目。商家入住率不高,地理位置又较偏僻,客流量及人气都没有提升,唯一亮点就是茶韵古镇的大门是仿建古代城墙的样式,到成了当地的标志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