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故事也没什么好谈的,人人皆知的事,别人也谈了很多了,今天又来谈,还是那句话在作鬼——“人是活在自己建立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武松打虎的故事以及后人不断地解读这个故事,都是在建立新的意义之网,我们需要凭借这众多的意义之网来保全自身,建立起文明的安全感。关于武松打虎,因为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解读,也就构建立起不同颜色的意义网结,下面我们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来谈。
历史学家能够按照这个故事去考证,找出武松打虎的景阳冈,或真或假,这样的事情早就有人做了,而且不光找到了景阳冈,还有武松打虎时头顶的那棵松树、那块平挞挞的青石板等等,凭借这个故事,真实存在的事物有了更多的意义,它们被参观被拍照,原有的物质属性最易被忽略,成了人类意义的一部分。
酒家也不会放过这个故事,推出武松打虎前喝的“透瓶香”美酒做宣传,商家深知故事加产品的营销手段,消费者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推销,想一想,喝一碗当年武二郎打虎前喝过的酒,无论在生活经历上还是在朋友圈里,都值得纪念。我们习惯于模仿,以此来给自己定位,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被仪式感支配的美好,按照哲学的观点来说,这种美好感受其实是意义之网的能动作用,它影响我们的行为,完成其本身的重构和再次确认。
动物学家要出来反对了,先不说武松打虎违反的动物保护法,就说说按照现代拳击运动员的水平,能不能打死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个问题所引发的争论相当有趣,无论暂时结论是什么,都会不断引起另一方的质疑和反对。这时,我们又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意义之网的循环之中,建立与破坏的二元对立统一于其本身,无法避免,无法挣脱,在意义之网中,有时我们只能无止境的争论,或者说是——喧哗。
……
作为其他角度的解读者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到场,他们对武松打虎的故事同样各执一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人都活在自己或他人所建立的意义之网上,本文作者在这里的角色目前看来也就十分清晰了,他利用武松打虎的故事开头,谈论意义之网在不同角色和视角中的不同表现,其实他也在建立自己的网络,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人(我想不会很多)要么觉得被忽悠了,要么感觉有点道理,其实就已经足够了。意义之网并不会时刻显示出它的存在,只有当我们沉浸于事件之中时,我们作为意义之网的一个网结,才会闪闪发光。武松又何尝不是被“英雄好汉”的意义所支配,完成了这似真似假的打虎故事!
真真假假,如梦似幻,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