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医大家对中药的煎法都是非常讲究的,同样一张药方,煎法、服法不同,药效即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也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疗效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不要小看煎中药这点事儿。
以下内容,常识必备,戒浮戒躁,认真看完,技多不压身哦。
1、器皿工具:
砂锅、陶罐煎中药是最理想的,如果暂时没有,用不锈钢器皿也可以,绝对不能用铁锅,铝锅。
2、浸泡:
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2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药材可适当增加水量,浸泡20-30分钟。
3、煎药:
大多时候都是分两次煎,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约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水量刚没过药渣即可,叫二煎药。
极少情况会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遵医嘱去做即可。
4、煎药时间和火候:
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
1)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头煎沸后用中火煎15-20分钟,二煎中火10-15分钟,共30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哮喘、高血压等一般的慢性病,头煎沸后中火煎20-30分钟,二煎沸后中火再煎15-20分钟,共45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头煎沸后小火煎30-40分钟,二煎沸后中小火再煎20-30分钟,共60分钟左右。
5、注意细节:
1)医嘱“先煎”的药是指将药物先放入器皿中,加水单独煎煮半小时左右,然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后下”的药一般含挥发成分,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约5分钟放入锅内,时间长了影响药效。有些特殊中草药的特殊煎法,中医和药房会特别交待,询问记录清楚,遵医嘱操作,这里不再赘述。
2)煎药时要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透,同时也防止一些易粘锅的药材煎糊。
3)煎糊的药一定不能喝,丢掉药渣,洗好药锅,重新拿一副新药再煎。
4)时间允许的时候,可以一次煎出3-5天的药量,冰箱冷藏密封保存,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文火加热至药液刚有热气冒出即可,此时温度合适,趁热喝下。
最后,说个煎药小八卦。
民间有个说法,中药病人自己煎药效不好,须子女亲人煎才好,甚至好多说得很邪乎。经常碰到病人询问这是什么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病人在病中,往往没有体力和精力去煎好一副药,而假手他人,又不如亲近的人更细心,草草煎煮的药,怎么能保证药效呢?毕竟最亲的人希望病人痊愈的心更迫切。
中草药来自大自然,集天地之精华孕育而生,尊重它,用心煎好一副中药,对亲人对病患负责,乃大善之心。
2020年4月5日,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