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专门研究朱绩早年征伐的事迹】
朱绩,字公绪。
随讨五溪,以胆力称
因为父亲朱然的缘故受任命为侍郎,后来又升官为建忠都尉。
叔父朱才去世之后,朱绩统领叔父的部队,跟随太常潘濬一起征讨五溪,以胆识和魄力著称。
后来升迁为偏将军的营下督,管理讨伐盗贼的事务,执法十分公正,不偏私。
鲁王孙霸注意了朱绩、并且想和他结交。曾到朱绩公署,靠近朱绩坐下,想与他结为友好,朱绩下地侍立,辞谢不敢承当。
接替父任,追击王昶
朱然去世之后,朱绩继承他的事业,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
次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军攻打江陵城,不胜而退。
朱绩与奋威将军诸葛融信中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困乏,马无食料,战斗力不足而走,此乃天助我们。如今追击他们但兵力过少,您可带兵作为后继,我想在前头打败他们,您乘势由后而上,这岂为一人的功劳?应当同断金之义。”
绩与奋威将军诸葛融书曰:"昶远来疲困,马无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继,吾欲破之於前,足下乘之於后,岂一人之功哉,宜同断金之义。"——《三国志 朱绩传》
绩便引兵及昶於纪南,纪南去城三十里,绩先战胜而融不进,绩后失利。——《三国志 朱绩传》
诸葛融答应了朱绩的要求。
朱绩便领兵跟踪王昶至纪南,纪南离江陵城三十里地,朱绩在前头打了胜仗,而诸葛融不跟着进兵,朱绩后来失利。孙权深深嘉赞朱绩,极为愤怒地痛责诸葛融,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当时地位显贵权重,故诸葛融才没有被废。
起初朱绩与诸葛恪、诸葛融不和,经过这件事情的变故,双方怨结更深。
防魏乘衅,密书结蜀
建兴元年(252年),朱绩被升为镇东将军。
建兴二年(253年)春,诸葛恪出兵向新城,要朱绩与他合力相助,却将朱绩留在半州,让诸葛融兼任朱绩职务。当年冬,诸葛恪兄弟被害,朱绩又回到乐乡,假节。
太平二年(257年),朱绩被升为骠骑将军。孙綝专揽朝政,大臣们各生异心,朱绩担心吴国必有扰乱,而让魏国乘隙而入,于是秘密写信与蜀结交,让蜀国作好照顾吴国的考虑。蜀国遣右将军阎宇领兵五千,增强白帝城的防守,以待朱绩的信号。
永安初年(258年),朱绩升为大将军、都护督,从巴丘上至西陵。
元兴元年(264年),朱绩就地被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守丧完毕,乞求恢复本来姓氏,孙权不允许,朱绩于五凤年间上表,请求恢复为施姓。
建衡二年(270年),施绩去世。
总督简评
朱绩打仗在后期来说,应该算是一个能抓准时机、并且能打胜仗的人,而且为人公正,适合执法。但是政治上有点经验不足,例如私下联络蜀国,第一个揽政的孙綝要是有了这个把柄,还不马上拿你朱绩开刀?第二个,吴国内乱,你还告诉蜀国叫蜀国带兵来救?当初袁绍没劝何进不要召集西凉军阀董卓进京嘛?后来董卓做的事情大家都忘记了嘛?你朱绩还敢叫他国的军队进来,心也是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