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观测风
教材简析:风速和风向用来描述风的基本特征。聚焦部分以今天的风的观察与交流为基础,聚焦问题“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的思考:风向与风速怎么测得的?探索部分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要求学生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风的观测数据。研讨部分主要包含两个讨论题。第一个问题是“利用地面物体或小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这是对前面活动的小结。第二个问题是“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对地面物体与小风旗的测量结果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本节课的拓展部分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的风向标观测风。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生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风是比较难观测的事物。教材中通过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这样的方法符合他们的能力。确定风向也是困难的,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蒲福风力等级”比较复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使用。
分组实验探索
1.列举风吹动风向袋、树枝、风旗的情况(视频或图片),说一说这些风的特点。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
2.教师出示自制的小风旗,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每人用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自制小风旗。
3.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教师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5.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测量并记录风向。如果在测量时,风旗的指向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可指导学生作2分钟的观察,看看在这期间,风旗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比较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0、1、2来表示当天的风速。看看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达成一致后,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室外观测风的活动,要注意先做好场地踏勘、分组等准备工作。
6.利用视频、图片等简单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反思:本节课的活动记录只有一个内容:用不同的工具对当天的风向与风速进行测量与记录。观测风向和风速,学生选择的第一件观测工具自然是自制风旗。当学生拿着自制风旗在室外进行观测时,应该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观测的结果。当然也可以选择风向袋、风向标等工具进行观测,还可以选择对红旗、树枝等物体进行观测,并把观测结果记录下来。最后需要学生对不同观测方法进行小结性思考,结果都相同吗?希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的情况进行回答。因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测量地点可能不尽相同,所以会导致我们对风的大小和方向判断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