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应用,微信的每一次更新都会牵扯到众人的神经。
当下隐私成为热议的话题,朋友圈内容不可见越来越多出现在眼前,长长的线段停在手机屏幕的中央,象征着拒绝的信号。
01悄悄的,我们成了偷窥狂魔
曾经有段时间,网络上大家都在讨论,设置朋友圈三天内可见的到底什么原因,他们有哪些性格等等,全部被扒出来。按照以前的逻辑来讲,此举有点不近人情,连朋友圈都不愿开放给大家,然而到如今,好像合乎情理,凭什么把所有的隐私曝光,来满足那些偷窥狂魔的欲望。
有些人在加好友的时候,总会翻对方的朋友圈,提前预判ta是什么样的人。关于追妹子的秘籍,朋友圈属于关键一环,可以掌握她是否单身,喜欢吸猫还是出去逛街,以此来进行相关的准备。
现在呢?大部分是条横线,设置三天可见的可以说超级多,像我这样直接开放半年的倒成了少数,要么便属于发广告的人群,只有一个特点就是热爱工作。
设置可见范围倒逼着用户做出选择,无形中披上了一层压力的外衣,负重前行。或者说,因为现实中有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你,让人产生恐惧感。
打个比方,刚认识的朋友,点开朋友圈,指名道姓的说,原来你喜欢大半夜去酒吧呀。可能别人并无诋毁之意,只是想和你聊天罢了。虽然可以设置部分可见,但还是稍显麻烦,太有心机,诸如三天可见的功能解决无数人的难处。可是,并没有1小时内可见,阅后即焚并不存在。
尽管没有阅后即焚的功能,那手动总可以吧,所以我在很早之前,就开辟了一条类似的道路,能看见的都是缘分。留下的都是些关于人设、高逼格的东西。
微信之父张小龙称,大部分人很懒,但数据表明有1亿人设置了三天可见的功能,可见有非常大的需求,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更多人更勇敢发朋友圈,表达自己。他说如果再做一次朋友圈的话,一定要把个人相册和动态分开了,相册只属于自己,完全私密,用户可以选择精选照片展示给外人。
02朋友圈中的社交压力是怎么来的?
设置开关,其实不能解决遇到的社交压力。举个例子,我请了假出去游玩,又想发个朋友圈怎么办,哎,不发了,省事些。如果忍不住,可以发微博呀,那么多平台,总有你喜欢的。
谈到这儿,心里不禁有个问题,朋友圈和社交压力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在微信刚刚普及的2012年,大家都愿意发朋友圈,而且都很活跃,想要去表达。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后退了呢?
我记得有段时间,微商、代购的人铺天盖地,通过朋友圈发广告,现在更多的行业自觉加入进来,因为有自己的同事、工作中的客户。微信俨然已经成为第二个钉钉了,虽然如今有企业版微信,腾讯甚至把QQ改造成TIM,专门做职场社交,但成效一般,远不及阿里。
谁喜欢工作,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说,朋友圈根本概括不了个人生活状态,甜蜜的两口子干嘛整天发动态,没必要。同时,微信用户想要表达的欲望已经被抖音、微博等瓜分了,秀恩爱可以拍短视频呀,说不定还能成为网红。
自从微信红包诞生以来,父母辈的中老年人群体被彻底激发,纷纷加入到微信中来,开始转发养生知识、鸡汤等内容。只有发动态,老爸老妈给你点个赞,挺好的。但总觉得他们在无形中盯着你,浑身不自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碰见个人就会加好友,然而半年都不会聊一句,随着时间的变化,之前经常联系的渐渐生疏,不相关的事情多了起来,无用社交占据着你的空间。每次都要屏蔽上一拨人,在朋友圈看广告不如在微博吃会瓜。
03矩阵化社交才是未来
在国外,Facebook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同样是社交巨头,扎克伯格就没有类似的困扰,因为Facebook旗下有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
三个社交APP很好的进行了人群分流,这使得产品的属性更加清晰,用户活跃度也会相当高。年轻人更愿意去ins,那里能够表达自我,而且还有Snapchat,line等各种各样的APP。可能你要说,国内也有呀,陌陌、探探、哎,怎么不对劲。
大家别忘了,还有为腾讯打下江山的QQ值得说道。目前,QQ仍然有超过8亿用户,蕴藏的能量不可小觑。如今00后更喜欢用QQ,整体的界面、布局都更加年轻化,微信不敢上的功能全部可以下放到QQ上,比如微视、直播等等。但总体而言,腾讯的主战场依旧是微信。
经过简单对比可以发现,矩阵化的社交生态,腾讯远不及Facebook。腾讯把所有身家都压在微信上,造成了庞大的臃肿感。确实,人们每天都要用,和空气、水、电一样不可或缺,但污染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公众号的大量同质化,朋友圈中的社交压力等等都在使人们想要去跳脱,寻找新的世界。正是因为这种源动力,微信之外的各种APP成为杀时间的利器,抢夺用户注意力。
如果说把微信比作为一条路的话,现在所有人都在以各种姿势占有着公众资源,拥堵在所难免,然而道路旁边还有窗户、树林、花花草草,这不挺好的吗?实在不行,搭个梯子,也可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