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3 周五
*孩子嗷的一声,“为什么我的作文又要修改呀?”
他一边翻开作文本,一边有些不情愿的嗷嗷叫。
“老师让你改的?”话音没落,我就意识到自己问的简直就是废话,说不定还会串火儿,激起孩子的情绪。(看看,说话太随意,不过脑子,急于开口,大多时候,没啥好效果吧。)
“那是,你还觉得是我自己主动要修改?”孩子横我一眼,“你觉得我有那觉悟?”
我讪讪笑笑,刻意语调很高扬很积极的说,“有的有的,你对提升自己的主动性,觉悟性一向很高。你那天不是还说,你哥告诉你,要想写一篇好的论文,修改比写还重要。要经过自己修改,找同学师兄师姐们提建议修改,找老师们修改,发表前还要听编辑的意见修改…一篇论文,若不修改个至少三五回,七八次,都打磨不出来。”
“那也是”,孩子听了我这话,倒是没争辩没反驳,看似刚才的情绪也过去了,“改呗改呗,有老师帮着提意见,说明老师重视,说明这作文有可改可提高的地方,那我就修改呗。”
“厉害!我孩子这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愿意去修改,这心态,这态度,刚刚的!”我赶紧拍马屁。(越想让别人如何,就越强化。就像老师说的,甭成天吵孩子你不要这样,你那样不行…多用正向积极的言语强化,你这点干的不错,那点做的挺好…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好一点,你觉得呢?)
我想起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于是找出来对孩子说,“请允许老妈拽拽词,文艺范的鼓励你一下。”
我“拿腔作调”的朗读:
把自己当作一件艺术品
仔细地去打磨、用心地去爱
自己好看了,你的世界也就好看了。
孩子扑哧笑了,“无比嫌弃”的说我,“好好的句子,让你念的真难听。”他挥挥手,“你走吧走吧,我要开始修改作文了。”
*回到自己房间,本来是想翻翻当当阅读找本书看看的,结果随手点了有道云笔记,看见了之前抄的一段内容:
(郑委老师博文摘要)幸福不能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因为幸福不能追求,只能感受,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状态;幸福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我认为的幸福其实就是四个字:“有为无欲”的状态。
何为“有为”?用心做好当下每一件应该做的事情,从中体会到快乐和价值;最好做的这些事情既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更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和满足。
何为“无欲”?降低自己的欲望,“够了”就“好了”,不要一定要,非要“最好”。
*有些笔记,每次看,每次都有感触和启发。
就如上面的那个,就又一次点我:不要追求“最好”。(其实,不管什么,哪里有“最好”?适合自己的,目前自己能力能做到了,就已经够好。)
就如海蓝博士说的,“人,有的时候需要死磕到底的坚持精神,同时还需要一点退让一步的智慧,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是呀,如果我们能学着接受人也好,事也好,自己做的“作业作品”也好,都没有“最好”一说,都需要一次次的“修改,打磨,调整,完善”。也许,我们就能少很多对“不够好”的抗拒和排斥,就能安稳下来,一次次的用心“切磋琢磨”,体会着“够好”,“越来越好”。
如果有这样的状态,我们也许就会少很多的“情绪上无用的纠缠,较劲儿,少很多的指责,否定,攻击…”,也许能更容易的感受到“不断修改,越来越好”的成就,快乐,和幸福吧。